正寧縣,隸屬甘肅省慶陽市,位于甘肅省慶陽市東南部、子午嶺西麓,東與陜西省黃陵縣以子午嶺為界,南與陜西省旬邑縣,西南與陜西省彬縣相鄰,西與陜西省長武縣以涇河為界,北與甘肅省寧縣相接,正寧縣轄8鎮(zhèn)2鄉(xiāng),總面積1319平方千米,耕地43萬畝。正寧縣常住人口173243人。
【行政區(qū)劃】
正寧縣轄8個鎮(zhèn)、2個鄉(xiāng):
鎮(zhèn):山河鎮(zhèn)、榆林子鎮(zhèn)、宮河鎮(zhèn)、永和鎮(zhèn)、永正鎮(zhèn)、周家鎮(zhèn)、西坡鎮(zhèn)、湫頭鎮(zhèn)
鄉(xiāng):三嘉鄉(xiāng)、五頃塬回族鄉(xiāng)
【建置沿革】
早在舊石器中期,正寧境內已有先民刀耕火種,繁衍生息。為華夏民族發(fā)祥地之一。 夏禹時,天下分為九州,正寧屬雍州西戎之地。 夏代孔甲年間,立邦國于北豳(治在今慶城縣城),正寧屬之。 夏桀(履癸)年間,周部族先祖公劉建立豳國,正寧屬之。 商初,正寧仍歸豳國所屬。商末,周部族南遷岐山周塬,豳地被犬戎所占。戎人建立義渠戎國,正寧屬之。自西周末年起,義渠戎國與強秦抗衡500余年。 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秦滅義渠戎國,縣域屬秦北地郡和上郡所轄。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蒙恬修筑直道,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直道粗成,在縣境長達70千米。 漢代,縣域建立獨樂、陽周二縣,是正寧建置的起始。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率大軍十八萬眾,沿直道經(jīng)縣域,出朔方,威振匈奴,還祭黃帝冢于橋山。新莽始建國元年(前9年),王莽改陽周為上陵畤。東漢,縣域設獨樂、陽周、西川三縣。 三國兩晉時期,部族攻伐,諸侯兼并,縣域歸屬屢經(jīng)更迭。 南北朝末期,縣域所設獨樂、陽周、安定三縣屬寧州。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因羅水出于川,遂更陽周為羅川,屬寧州。 唐初,羅川屬關內道寧州。天寶元年(742年),唐玄宗夢群仙現(xiàn)于“羅底”,派使臣在羅川縣挖得玉真人像27尊、心星1座,取“真人安寧”之意,改羅川為真寧。隨后,唐肅宗李亨在此避“安史之亂”。 宋代,真寧歷屬永興軍路寧州、陜西路寧州、環(huán)慶路寧州、慶陽軍節(jié)度寧州、興寧軍節(jié)度。 金天德二年(1150年),真寧屬慶原路寧州。 元朝,屬陜西行省鞏昌路總帥府寧州。 明洪武九年(1376年),屬陜西布政使司慶陽府寧州;萬歷二十九年(1601),屬陜西布政使司慶陽府。 清康熙八年(1669年),屬甘肅布政使司(行。⿷c陽府;雍正元年(1723年),為避世宗“胤禛”之諱,又改為正寧。正寧之名始見史冊。 民國二年(1913年),屬甘肅省隴東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屬涇源區(qū)行政視察員公署;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甘肅省第三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7月27日,正寧縣解放,屬甘肅行政公署慶陽分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8年12月,并入寧縣。 1962年1月,恢復正寧縣建置。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境域 正寧縣位于甘肅省慶陽市東南部、子午嶺西麓,東與陜西省黃陵縣以子午嶺為界,南與陜西省旬邑縣,西南與陜西省彬縣相鄰,西與陜西省長武縣以涇河為界,北與甘肅省寧縣相接,全縣總面積1319.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正寧縣屬隴東黃土高塬溝壑區(qū),地形較復雜,山川、塬、梁、峁、溝、谷、臺齊備。全縣海拔880米-1756米,平均海拔1443米;黃土層厚90米-150米,地形東高西低、東寬西窄,略呈三角形;按地貌特征可分為東北部子午嶺林區(qū)、西南部塬面和溝壑區(qū)。
氣候 正寧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濕潤半濕潤氣候。由于地勢較平緩,加之夏季季風的影響,氣候要素反映也較平緩。子午嶺林區(qū)氣候陰濕,溫度較低,雨霧多,日照少,霜期長。環(huán)繞林區(qū)形成特殊的多雨圍帶。全縣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2447.4小時。日較差條件較好,有利于糧食和經(jīng)濟作物的生長。無霜期限較長。
【社會事業(yè)】
教育事業(yè) 正寧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43所,其中附設幼兒園74所,學生2634人;幼兒園26所,教師446人,學生6781人;教學點14所,教師22人,學生12人;小學86所,教師1307人,學生15872人;九年制學校5所,教師203人,學生1910人;初中8所,教師566人,學生4849人;完全中學2所,教師236人,學生1728人;獨立高中1所,教師202人,學生1786人;職專1所,教師91人,學生469人。
醫(yī)療衛(wèi)生 正寧縣共有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16個,床位731張,在職職工581人。
【風景名勝】
曹文詔墓
曹文詔為明末將領,在圍剿明末農民起義時兵敗自盡。曹文詔墓葬在今正寧縣榆林子鎮(zhèn)南郊半千米的中巷曹洪村。東北距縣城20千米。現(xiàn)存封土殘高約12米,底徑約25米,規(guī)模較大。
羅川古城
羅川古城位于四郎河北岸,街道中心有三座高大的明趙氏石坊,最東邊的是恩寵坊,街西邊為清官坊和天宮坊,是甘肅省公存的唯一石坊,1963年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帝冢
黃帝冢位于正寧縣五頃原與二頃原結合的斜坡彎道的峴子處,古冢三面臨谷,一峰聳起,高10~60米,冢西半部現(xiàn)修水平梯田18階,每階1~3米,階面寬1~2米,上植核桃樹近千棵。冢頂部原呈長方覆斗形,現(xiàn)為橢圓形,南北長約70米,東西寬約30米,面積1500~1800平方米。
【地方特產】
正寧縣特產主要有:正寧烤煙、隴蜜蘋果、正寧豆腐、正寧香菇等。
【榮譽稱號】
2019年7月,正寧縣被列入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qū))名單。 2020年6月30日,正寧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qū)分縣名單”。 2021年7月15日,正寧縣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jié)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qū))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