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qū)概況】
饒平縣,地處廣東省潮州市東部,東鄰福建省,南瀕南海,轄21個鎮(zhèn)、1個林場,共394個村(居)委會。面積2227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169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533平方公里,海島岸線長136公里。2016年末戶籍人口107.1萬人,常住人口87.2萬人。
1907年4月11日打響的黃岡丁未革命(黃岡起義),是孫中山親自領導推翻清朝封建帝制第三次武裝起義,比辛亥革命早4年。2010年6月3日饒平縣被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確認為“中央蘇區(qū)縣”。全縣列入國、省、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4處,其中三饒“道韻樓”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柘林“鎮(zhèn)風塔”、黃岡“丁未革命紀念亭”等8處文物列入省級保護單位;饒平布馬舞和三饒“采青藝術”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行政區(qū)劃】
饒平縣轄21個鎮(zhèn)、1個林場:
鎮(zhèn):黃岡鎮(zhèn)、錢東鎮(zhèn)、海山鎮(zhèn)、大埕鎮(zhèn)、所城鎮(zhèn)、柘林鎮(zhèn)、汫洲鎮(zhèn)、樟溪鎮(zhèn)、浮山鎮(zhèn)、湯溪鎮(zhèn)、三饒鎮(zhèn)、聯(lián)饒鎮(zhèn)、新圩鎮(zhèn)、新豐鎮(zhèn)、饒洋鎮(zhèn)、上饒鎮(zhèn)、建饒鎮(zhèn)、高堂鎮(zhèn)、浮濱鎮(zhèn)、新塘鎮(zhèn)、東山鎮(zhèn)
林場:韓江林場
【歷史沿革】
寓意取縣名“饒平”。蓋“饒永不瘠,平永不亂”也。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秦派兵平南越,守五嶺。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饒平地域屬南?。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揭陽縣(屬南?ぃ┖埰降赜。南朝時期,饒平地域屬義安郡海陽縣。唐武德四年(621年),罷郡為州,復置潮州。宋淳祐三年(1243年),潮州知府鄭良臣主持創(chuàng)建黃岡城寨。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潮州為潮州路。領海陽、潮陽、揭陽三縣。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為潮州府。清康熙八年(1669),詔安縣管的青、云兩澳重歸饒平縣管轄。民國時期(1912~1949年9月)粵東地區(qū)行政區(qū)劃更名9次,饒平隨粵東地區(qū)行政區(qū)劃更名而屬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從1949~1979年,饒平隸屬先后更動8次。1980年1月屬汕頭行政公署;1983年12月屬汕頭市;1991年12月7日,屬潮州市管轄。國務院決定:潮州市升格為地級市,原潮州市(縣級)分置為湘橋區(qū)和潮安縣,汕頭市饒平縣劃歸潮州市管轄。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境域 饒平地處粵東沿海,位于廣東省最東端,素稱“粵首第一縣”。地理座標為北緯23°30′16"~24°14′12",東經116°41′12"~117°11′16"。東和東北與福建省詔安縣、平和縣交界,北與廣東省大埔縣接壤,西和西南與潮安區(qū)、潮州市湘橋區(qū)、汕頭市澄海區(qū)毗鄰,南瀕南海,與南澳縣隔海相望。縣城黃岡距廣州市518公里,距汕頭市54公里,距潮州市45公里。
地形地貌 饒平縣位于潮汕平原邊端,是廣東山區(qū)縣之一。其地形依山傍海,地勢北高南低。東、北、西三面環(huán)山,中部谷地、盆地、平原交錯分布,南臨南海。西北為丘陵,間有空谷和盆地,東南部濱海為臺地和沖積平原。海域有大小島嶼47個,最大海山島面積46.9平方公里,建國后通過大規(guī)模的人工圍海造田,使海山島與大陸相連;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最,高山峰為西巖山,海拔達1256米。黃岡河自北端發(fā)源,作南北走向沿中心遷回出南海,構成黃岡河平原丘陵區(qū)。
氣候特征 饒平屬海洋性副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常年光照充足,氣候溫暖,季風明顯,雨量充沛,全年無冬,年平均氣溫21.4°C,降雨量1475.9毫米,農作物年可三熟,作物生長條件良好。據縣氣象站1956年、1985年資料,平均年日照時數(shù)2114小時,太陽輻射量124.72千卡/厘米,氣溫21.4℃,最熱月為七月,平均溫度28.1℃,極端最高溫度38.6℃;最泠月為一月,平均溫度13.4℃,極端最低溫度0.8℃(三饒-3.5℃)。初霜期12月31日,終霜期1月16日,無霜期349天。年平均降雨日129天,降水量1475.9毫米,年際變化較大,最多的1983年達2173.8毫米,最少的1962年942毫米;由于地形關系,各地雨量也有差異,南部沿海年均1277.2毫米,北部山地年均1700毫米左右,西北部的新安、坪溪、新塘等處年均達2000毫米以上。降水時間分布基本呈單峰型,上半年逐月增多,6月份最高峰,以后又逐月減少。蒸發(fā)量年均2025毫米,氣壓年均1013.3百帕,相對濕度年均79%,本縣常年盛行偏東風,次為偏北風及偏南風,西風極少。
水系 境內以黃岡河自成水系,發(fā)源縣境北端的上饒鎮(zhèn)上善大崠坪,作南北迂回走向,流經上善、上饒、饒洋、新豐、三饒、湯溪、浮濱、浮山、樟溪、高堂、聯(lián)饒、黃岡等十二個鄉(xiāng)鎮(zhèn),于黃岡東側的石龜頭出海,全長87.2公里。沿途匯入的溪流主要有:九村溪(長23公里)、食飯溪(長23.5公里)、新塘溪(長20公里)、青竹徑溪(長17.8公里)、東山溪(長28公里)、浮濱溪(長20.5公里)、大陂溪(長13.5公里)、樟溪(長23.7公里)、新圩溪(長25.2公里)和聯(lián)饒溪(長15.5公里)等。整個河系集雨面積1256.1平方公里(含境外共1317.5平方公里),占饒平縣陸域的75%以上。此外,在縣境邊緣地區(qū)和島嶼還有一些溪流,如上善溪,坪溪及大埕埭溪、炮臺山溪等,分別注入韓江或直接出海。集雨面積約340平方公里,占饒平縣陸域面積的20%以上。
【經濟概況】
2016年,全縣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實現(xiàn)產值272.82億元、增加值73.2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5%和1.1%。全年農林牧漁總產值81.12億元,增長5.5%。其中:以北部山區(qū)為集聚區(qū)的日用陶瓷產業(yè),于2006年被國家輕工業(yè)聯(lián)合會和國家陶瓷工業(yè)協(xié)會授予“中國日用陶瓷出口之鄉(xiāng)”稱號;以縣城黃岡鎮(zhèn)為集聚區(qū)的水族機電產業(yè)基地,是廣東省火炬計劃水族器材特色產業(yè)基地和廣東省水族機電產業(yè)集群升級示范區(qū),為中國水族器材產業(yè)重要基地;以錢東鎮(zhèn)為集聚區(qū)鹽焗雞食品產業(yè)獨樹一幟,被國家食品工業(yè)協(xié)會認定為“中國鹽焗雞之鄉(xiāng)”,;位于北部山區(qū)新豐鎮(zhèn)的鐵皮石斛基地,是“國家中藥現(xiàn)代科技產業(yè)基地”和“省級現(xiàn)代農業(yè)園區(qū)”;嶺頭單叢茶基地產區(qū)遍布中北部地區(qū),是“全國重點產茶縣”,被譽為“中國嶺頭單叢茶之鄉(xiāng)”,;饒平是“全國漁業(yè)百強縣”、“廣東省漁業(yè)生產先進縣”。被喻為“海上牧場”的柘林灣網箱養(yǎng)殖基地是全縣最大的海上網箱養(yǎng)殖基地之一,柘林灣深海網箱養(yǎng)殖基地是“農業(yè)部水產健康養(yǎng)殖示范場”和“省農業(yè)標準化示范基地”,列入省現(xiàn)代產業(yè)500強重點培育項目。
【社會事業(yè)】
饒平縣共有文藝協(xié)會8個,各類業(yè)余文藝工作者和群眾文化活動骨干1700多人。先后出版了《饒平縣歷史文化叢書》9卷,中、長篇小說3部,詩詞集成3部,謎語3輯。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縣級建有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鎮(zhèn)級有21文化站,村級已建成農村文化活動室220個、配置村級電子閱覽室19個,建成配套農家書屋355個,設置基層流動圖書館2個。
2012年,饒平縣現(xiàn)有中小學校300所,在校中小學生13.2萬人,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全面發(fā)展,連年來高考連創(chuàng)佳績。城鄉(xiāng)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改善。計劃投資2850萬元的縣人民醫(yī)院住院大樓建設進展順利,鎮(zhèn)級衛(wèi)生院配套建設不斷完善,饒平縣355個行政村全部設置衛(wèi)生站,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參合率達99.8%。生態(tài)環(huán)保、雙擁優(yōu)撫、殘疾人、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yè)建設取得突出成績。先后被評為“國家綠色能源示范縣”、“全國白內障無障礙縣”、“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單位”、“省林業(yè)生態(tài)縣”和“省雙擁模范縣”,黃岡鎮(zhèn)、三饒鎮(zhèn)分別榮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全國文明村鎮(zhèn)”稱號,黃岡鎮(zhèn)上林社區(qū)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縣城黃岡鎮(zhèn)地處沿海,黃岡河穿城而過,國、省道和高速公路在此交匯?h城總規(guī)劃控制面積76平方公里,建成區(qū)面積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多萬人。饒平縣立足濱海城市定位,運用經營理念加快城區(qū)開發(fā)建設,先后完成饒平大道、黃岡大道、迎賓大道、頂宮路、擁軍路、廣場東路等主要街道改造及亮化、綠化配套,完成“平安饒平”社會治安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黃岡大堤加固達標及長廊配套工程、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汫海引黃干渠改造、第二水廠擴建等重點項目建設,實施了中山公園、黃岡河長廊景點等設施建設配套,開發(fā)建設了龍澤園、海博現(xiàn)代城、騰瑞星河灣、牡丹園等高檔住宅小區(qū),改造升級饒平大酒店、華景大酒店、華僑大廈、聚賢園迎賓館等星級酒店,為推進濱海生態(tài)宜居城市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交通運輸】
港口 港口資源優(yōu)勢明顯。饒平地處華南沿海,柘林灣潮州港位于高雄、香港(深圳)和廈門三大港口“海上金三角”中心地帶,擁有海域面積533平方公里,海岸線136公里,可建碼頭泊位岸線39公里,其中10~30萬噸級碼頭泊位岸線10.4公里。
公路 交通網絡完善。國道324線、國家高速G15沈海高速公路等交通大動脈在縣城通過,省道柏豐線、坑海線縱貫縣境南北。此外,大潮高速、漳玉高速、沈海高速復線等干線規(guī)劃正在加快推進。
鐵路 2013年12月28日,廈深鐵路全線通車,正式投入運營。饒平不通火車的歷史到此結束,進入高鐵時代!廈深線開通后,饒平到深圳從以往約6個小時的車程縮短為不到3個小時,到廈門2個多小時的車程縮短為1小時10分鐘左右。從此,橫跨閩粵兩省、連接廈門深圳兩大經濟特區(qū)的“3小時經濟圈”形成了。
航空 饒平縣西距揭陽潮汕國際機場60余km,每天有航班來往內地大中城市和港澳臺地區(qū)。
【風景名勝】
饒平依山面海,古有“嶺南佳勝地,瀛海古蓬萊”之譽。有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綠島旅游山莊、青嵐省級地質公園、“海龍”世界地質遺產奇觀、中國休閑垂釣基地柘林灣、千年古剎海山隆福寺、趙樸初題書“粵東一壁”的石壁山風景區(qū)、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饒道韻樓以及“饒平千島湖”湯溪水庫、張競生博士故居公園、中央蘇區(qū)縣“茂芝會議”紅色舊址、孫中山辛亥革命先聲丁未革命中山紀念公園、中國蘭文化基地云峰蘭苑、海上溫泉七夕井、天然海水浴場東沙灣、金獅灣、大埕灣、野水渡假村等勝景奇觀,還有地方特色文化奇葩中國布馬舞、非遺文化三饒彩青藝術等。
一、自然景觀 饒平縣陸域面積1694.06平方公里,山地約占饒平縣陸域面積的70%,500米以上山峰共有133座,其中千米以上山峰10座,以北部的西巖山為最高,主峰海拔1256米。黃岡河自成水系,由北向南縱流饒平縣,全長87.2公里。1958~1959年,在黃岡河中游建成具防洪灌溉、發(fā)電、飲用等功能的湯溪水庫,最大庫容3.78億立方米,是粵東第一大蓄水工程,稱為北湖,湖中有大小島72座。饒平是個濱海縣份,海域面積53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36公里,有大小島嶼27個,海灘涂面積1360公頃,位于海山黃隆西南的“龍”——海灘巖田,是世界上罕見的海洋地質景觀。分布于縣境中北部山區(qū)多達10萬多畝的蘇鐵蕨是古生代泥盆紀的孓遺植物,有40億年歷史,對研究廣東的地質、古氣候的變遷具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分布于樟溪青嵐的冰臼群(青嵐冰臼)也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已開發(fā)成旅游景點。
二、人文景觀 饒平自4000多年前就居住著古越族先民。初唐,中原文化進入饒平。明成化十三年(1477)置縣。饒平悠久的歷史,蘊藏著豐富的人文景觀。 歷史遺跡比較有影響的有:民族英雄戚繼光等抗擊倭寇斗爭的重要戰(zhàn)場大埕所城、旗頭山炮臺等遺址;鄭成功抗清復明斗爭的分水關史跡;辛亥革命先聲“黃岡丁未革命”史跡;朱德領導的南昌起義部隊入饒的“茂芝軍事決策會議”史跡。 文化遺跡最有影響的是商周文化遺跡——“浮濱文化”。位于浮濱圩北面的塔仔金山的商周墓葬群遺址,是70年代發(fā)現(xiàn)的新石器時代的人類遺存,有3000多年的歷史,史學價值極高。 古塔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柘林鎮(zhèn)風塔最為著名。該塔建于元至正十三年(1353),基圍16米,七層八面,構筑穩(wěn)重精巧,600多年來歷經戰(zhàn)亂和天災卻安然無恙,令人驚嘆。 古寺廟饒平古寺廟眾多,其中有始建于晉代的海山隆福寺,是潮汕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最古老的寺廟之一。有始建于宋代的林姜古寺、永福寺,建于南宋的白雀寺、普陀巖,還有明代的雷音禪寺、西巖寺、觀海寺和金光寺等等。 古樓寨饒平縣有各種類型古樓寨700多座,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座,其中以三饒鎮(zhèn)南聯(lián)村的道韻樓最為著名,2006年5月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樓建于明萬歷十五年(1587),以其古、大、奇、美而享譽海內外。已開放成旅游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