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縣位于太行山東麓,河北省西南部,晉冀豫三省交界處。全縣總面積1509.26平方公里,耕地33萬畝,宜林宜牧荒山157畝,轄9鎮(zhèn)8鄉(xiāng),308個行政村,總人口39萬人。涉縣境內公路通車總里程已達923公里,其中:國道一條、高速公路一條,省道兩條、縣道兩條、農村公路143條,2003年已完成村村通公路。邯長鐵路連接邯鄲與長治,途經涉縣,陽涉鐵路連接陽泉和涉縣,邯鄲連接京廣線;向西南可通長治連接太焦線。從涉縣始發(fā)或者經過的列車有5對,由于邯鄲市為冀門戶和河北省的主要樞紐之一,京廣線、邯長線、陽涉線鐵路與北京、廣州、山西長治相通,紐連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七縣(市)。
行政區(qū)劃
涉縣轄9個鎮(zhèn)、8個鄉(xiāng):
鎮(zhèn):涉城鎮(zhèn)、河南店鎮(zhèn)、索堡鎮(zhèn)、西戌鎮(zhèn)、井店鎮(zhèn)、更樂鎮(zhèn)、固新鎮(zhèn)、西達鎮(zhèn)、偏城鎮(zhèn)
鄉(xiāng):神頭鄉(xiāng)、遼城鄉(xiāng)、偏店鄉(xiāng)、龍虎鄉(xiāng)、木井鄉(xiāng)、關防鄉(xiāng)、合漳鄉(xiāng)、鹿頭鄉(xiāng)
歷史沿革
涉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遠古時為女媧“煉石補天、摶土造人”之所。早在30萬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境內的趙簡子城、新橋等遺址和李家巷、北關等古墓群,蘊含了大量的仰韶、龍山及戰(zhàn)國和漢文化。據(jù)傳大禹治水之時,這里屬九州之一的冀州地。春秋時屬晉,戰(zhàn)國時先后屬魏、趙,秦屬邯鄲郡。漢高祖劉邦元年(前206年)為涉縣立縣之始,距今己有兩千多年歷史。元鼎五年,封代共王子劉綰為涉侯。東漢初改涉縣為涉侯國,屬魏郡。晉屬司州廣平郡,北魏曾先后并入臨水、刈陵縣,隋復置涉縣,先后屬上黨郡、潞州等。南宋時涉縣被金所占,曾兩次升為崇州;元初廢州復縣;明先后改屬真定府和河南布政司彰德府磁州;清代襲之;民國初屬河南省豫北道;1927年涉縣直屬河南省政府;1932年屬河南省三專區(qū);1937年八路軍挺進涉縣開辟抗日根據(jù)地;1940年建立涉縣抗日政府;1941年至1945年先后屬邊區(qū)政府、太行行署第四、第五、第六專區(qū)。1946年5月,偏城縣并入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年,涉縣劃歸河北省邯鄲專置;1960年屬邯鄲市轄;1968年歸屬邯鄲地區(qū),1993年7月邯鄲地、市合并,屬市轄縣至今。
革命老區(qū)
涉縣是革命老區(qū),在抗戰(zhàn)時期,因劉伯承和鄧小平運籌赤岸、八路軍一二九師鏖戰(zhàn)太行而名垂青史,晉冀豫魯邊區(qū)政府、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新華廣播電臺、新華日報社等110多個黨政機關單位長期駐扎于此。
地理位置
涉縣縣境位于北緯36°17′--36°55′,東經113°26′--114°之間,東西橫距37.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64.5公里。涉縣東以東郊山、古腦、老爺山為界,與武安市、磁縣比鄰;西以黃櫨垴、大寨垴、黃花山為界,與山西省黎城、平順縣相連;南與河南省安陽、林州市隔漳河、濁漳河相望;北面有羊大垴、界牌山、左權嶺與山西省左權縣接壤,屬深區(qū)。因此,涉縣可以以邯鄲為中轉站通往全國各地。涉縣還是晉煤外運的主要通道、區(qū)域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境內有大型煤炭轉運站300余家。涉縣素有“秦晉之要沖,燕趙之名邑”之稱,“八山半水分半田”是涉縣總的特點。涉縣自古乃商賈云集、兵家必爭之地。
自然資源
涉縣素以民風淳樸、名勝廣被、資源豐富、特產眾多而聞名遐邇。
全縣農用土地2·73萬公頃,宜林宜牧荒山10·47萬公頃,可開發(fā)灘涂水面1300多公頃,山西煤源亦近在咫尺,清漳河縱貫全境,達111多公里,流經13 個鄉(xiāng)鎮(zhèn),縣境渡槽閘涵林立,揚水站點棋布。
礦產資源品種多、品位高、儲量大、易開采。礦產資源19種,鐵礦石2000萬噸,錳礦石8萬噸,磷礦石300萬噸,石英礦1000萬噸,鉀礦石1億噸,白云石24億噸,大理石3億立方米,石灰石遍及全縣,且含碳酸鈣95%以上。
涉縣被譽為涉縣“三珍”的干鮮果品——核桃、花椒、柿子享譽國內外,其中柿子年產1000多萬斤,花椒400多萬斤,核桃800多萬斤,正常年份干鮮果品年產量達4000萬斤。
經濟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涉縣依托資源優(yōu)勢,突出特色經濟,實現(xiàn)了全縣經濟超常規(guī)發(fā)展。1999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8.5億元,增長11.8%;農業(yè)總值完成4.3億元,增長5.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90元,增長5.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億元,增長1.5%,其中地方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9億元,增長10.3%;財政收入完成2.16億元,增長13%;工業(yè)增加值完成9.58億元,增長12.6%,實現(xiàn)利稅6682.7萬元,增長25%。2007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42.1億元,在河北省各縣中位列第15位,增長速度驚人。
按照“鞏固冶金業(yè),擴大建材業(yè)、提高化工業(yè)、發(fā)展農副產品加工業(yè)”的方針,逐步建成完善的縣域工業(yè)經濟體系�,F(xiàn)有各級工業(yè)企業(yè)2083家,產品100多類、300多種。全縣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多元競發(fā)”,個體私營經濟迅速壯大,目前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攤點11830個,個體工商戶2.6萬個,私營企業(yè)330家,從業(yè)人員7萬多人。非公有制經濟已占全縣經濟總量的24%以上。
第三產業(yè)和非公有制發(fā)展迅速。重點建設完善了一個綜合市場、三條商貿帶、八個專業(yè)市場。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建成了青塔度假村、革命教育游、文化古跡游、自然風景游等五條旅游線。在縣委、縣政府的帶領下,山鄉(xiāng)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發(fā)生了歷史性巨變。
旅游資源
涉縣旅游資源豐富 涉縣古有“三槐九景十八峪”之美稱,現(xiàn)有“露天博物館”之贊譽;遠有華夏始祖女媧氏在這里摶土造人,近有劉鄧大軍在這里抗擊日寇,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是河北省八大風景名勝區(qū)之一。近年來,涉縣以紅色旅游為重點,不斷加快建設生態(tài)旅游城。唱文化大戲,走生態(tài)之路,作旅游文章,大力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2004年,借助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的歷史機遇,累計投資4000萬元,完成了129師舊址、陳列館、將軍嶺等擴建改造工程,成功承辦了河北省四項大型紀念活動,被省委書記白克明譽為“全省重大節(jié)慶活動的成功典范”。今年以來,緊緊抓住國家開發(fā)紅色旅游的歷史機遇,以129師司令部舊址為龍頭,投資開發(fā)了129師政治部、晉冀魯豫邊區(qū)政府舊址、左權將軍墓等一批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推出了“當一天八路軍”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并和河南紅旗渠、山西八路軍總部、黃崖洞等景區(qū)初步構成了三省紅色旅游圈。同時,堅持把紅色旅游和古文化游、綠色生態(tài)游相結合,大打“華夏祖廟媧皇宮”品牌,在連續(xù)兩年成功舉辦“中國涉縣女媧文化節(jié)”基礎上,今年決定舉辦第三屆。投資開發(fā)了九峰山、韓王山、黃花山、青泉寺、青塔湖度假村等六大風景旅游區(qū),推出了以媧皇宮為龍頭的古文化游,以九峰山、韓王山為龍頭的太行風景游精品旅游線路,初步搭成了集游購娛吃住行于一體的大旅游經濟發(fā)展格局。
涉縣媧皇宮,為國家 AAAA 級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北齊,是神話傳說中女媧氏 “ 煉石補天,摶土造人 ” 的地方,由朝元宮、停驂宮、廣生宮和媧皇宮四組建筑組成,占地面積 550 畝。計有古建筑 135 間,北齊石窟 3 個,北齊摩崖刻經 6 部,集古建、石窟、石刻、石造像于一體,是我國最大的奉祀中華始祖女媧的古代建筑群,自古就有 “ 蓬壺仙境 ” 之美譽。其中的北齊摩崖刻經群是媧皇古跡之精髓, 共有六部:《思益梵天所問經》、《十地經》、《佛垂般涅 盤 略說教誡經》、《佛說盂蘭盆經》、《深密解脫經》、《妙法蓮花經》。 刻經面積 165 平方米,分 5 處刻于崖壁之上,共刻經文 13.7 萬多字,字體有隸、楷、魏碑體, “ 銀鉤鐵畫,天下絕奇 ” ,堪稱藝術珍品,是我國現(xiàn)有摩崖刻經中時代最早、字數(shù)最多的一處,也是我國佛教發(fā)展史上、特別是佛教早期典籍中彌足珍貴的資料,對于研究我國早期佛教地域、流派及書法鐫刻演變歷史有著重大意義和價值,經考證為 “ 天下第一壁經群 ” 。
清泉寺位于涉縣東南15里石崗村南。寺東有泉水,出自石壁間,原有二泉,一名甘露,一名玉液,甘美清香,因名清泉寺。現(xiàn)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石崗村往清泉寺路旁的崖壁上,刻有“唐代叫□化寺,梁、宋叫清碧寺,明清叫清泉寺”�?梢娞拼延兴聫R,現(xiàn)為明、清修建。寺建于半山,寺周有圍墻,山門朝南,自南北中軸線向里,依次有水陸殿、毗盧殿、荷池、大雄殿和雷音殿。中軸線兩側為廂房。寺西北角有藏經殿、仙鏡臺,東南部有伽藍殿。
歷史淵源
涉縣 女媧文化,源遠流長,內容豐富。主要包括民間祭祀、祈禳還愿、進香朝拜、神話傳說、人生禮俗、歲時節(jié)慶等。《楚辭·天問》、《禮記》、《史記》、《山海經·大荒西經》、《淮南子·覽冥訓》、清朝嘉慶《涉縣志》等史料都有關于女媧的記載。涉縣臨清漳河下游之北岸,古為沙侯國,漢始置沙縣,后漢因兩岸人民徒步涉漳水,改名涉縣。至魏到北齊時均為臨水縣,隸屬相州魏郡,媧皇宮即在涉縣城西北 10 公里唐王 峧 溝的鳳凰山上。西漢時稱古中皇山,相傳,女媧就是在這里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的。漢代《淮南子》載:“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爛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立,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淮南子·覽冥訓》又載:“天地初開,女媧摶黃土為人劇務,力不暇供,乃拋繩橫泥中,舉以為人。”
以廟會的歷史沿革為主,代表了涉縣女媧文化的歷史淵源。傳說農歷三月十八日是女媧的生日,每年農歷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日,來自四面八方的民眾來此朝拜女媧,迄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清嘉慶《涉縣志》記載:“季春之月,相率祈禳于此(媧皇宮)。各得其所愿欲。自是,西而秦晉,東而青兗,南而豫梁,北而燕冀,不遠數(shù)千里扶老挈幼,享獻惟謹,金鼓歡呼之聲震動山谷,迄今千有余年”。期間,經歷了興衰更迭的曲折發(fā)展期。從北齊建成廟后就有了小規(guī)模的廟會,以后歷經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廟會規(guī)模逐年擴大,久傳不衰,至清朝達到極盛時期。
建國后,民間朝拜延續(xù)不斷,“文革”期間,媧皇宮廟會被當作封建迷信而禁錮,致使千年古剎銷聲隱跡,無人問津,橫遭冷落寂寞,媧皇古建、石刻也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壞,女媧文化的很多內容和形式也瀕臨失傳。 1978 年改革開放后,媧皇宮廟會開始復蘇,逐漸恢復了往日盛況,民間祭祀規(guī)模浩大,八方香客云集于此,祭祀形式豐富多彩,女媧文化又得以延續(xù),并得到有力保護�?h委、縣政府對文物古建十分重視,每年撥�?顚z皇古建進行搶救性修復, 1996 年 11 月 20 日,媧皇宮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明清時期已有公祭,清嘉慶《涉縣志》載:“我朝順治、康熙、雍正間歷經修理,每年以三月十八為神誕日,有司致祭,自月初一訖二十啟廟門,遠近士女坌集”。但形式、內容都已失傳。 2003 年 9 月、 2004 年 9 月,在政府主導下舉行了兩次大型的公祭女媧大典,恢復了政府公祭。以上措施對豐厚凝重、博大精深的女媧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保護、傳承、弘揚作用。
涉縣將軍嶺
一二九師的老將帥生前心系太行山,逝后魂歸將軍嶺, 1986 年以后,劉伯承、黃鎮(zhèn)、徐向前、李達、王新亭、袁子欽、趙子岳等將帥的靈骨陸續(xù)安放在山上,在靈骨安放處鐫刻了將帥雕像和紀念碑,并建造了劉伯承元帥紀念亭。 1990 年 10 月,鄧小平同志親筆為“將軍嶺”題寫了嶺名,為“劉伯承元帥紀念亭”題寫了亭名。
1986 年 10 月 7 日 , 劉伯承 元帥在京逝世。遵照他的遺囑, 10 月 27 日 ,由劉帥子女劉太行、劉太遲、劉雁翎和中央軍委辦公廳、總參管理局負責同志護送,將劉帥靈骨安放在將軍嶺第一個 129 臺階處,并建造了紀念廳,廳中央是花崗巖雕刻的劉帥坐像,雕像左邊有一石碑,正面刻著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的“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劉伯承元帥之部分骨灰葬于此”,背面刻著徐向前元帥所作七律詩《悼劉伯承元帥》:“日暮噩耗遍京城,淚雨蒙蒙天地傾,垂首山川思棟梁,舉目九天覓帥星,淵淵韜略成國粹,昭昭青史記殊榮,涂就七言染素絹,十萬軍帳哭劉公”。
1989 年 12 月 10 日 ,與涉縣人民結下深情厚誼的外交家、藝術家,原一二九師政治部副主任 黃鎮(zhèn) 將軍在京逝世。黃老生前留下遺愿:“生前追隨劉伯承元帥揮師太行,浴血奮戰(zhàn);死而心系老區(qū)人民,伴隨劉帥遺骨回歸太行,世世代代同老區(qū)人民在一起”。根據(jù)他的遺愿, 1990 年元月 14 日,他的全部骨灰由其子女護送,安放在將軍嶺上劉帥紀念亭左后側,石砌的平臺中央立有黃鎮(zhèn)將軍半身花崗巖雕像。左側石碑上刻著鄧小平所題:“將軍不辱使命”,背面刻著江澤民所題:“為黨為民忠心耿耿,無私無畏正氣長存”。像座的四面刻著黃鎮(zhèn)將軍的生平簡介。右側石碑正面刻著:“中國共產黨優(yōu)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杰出的外交家、我黨我軍優(yōu)秀的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領導者、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黃鎮(zhèn)同志永垂不朽”,背面刻著著名文藝理論家林默涵所題:“革命先驅,征途未擱丹青筆;藝壇巨匠,遺跡仍留翰墨香”。1990 年 9 月 21 日 , 徐向前 元帥在京逝世。遵照他生前遺囑, 11 月 9 日 他的部分骨灰由直升飛機撒放在將軍嶺第二個 129 臺階處,徐帥全身站像立于平臺中央,手持望遠鏡,遙望太行群峰,好似尚在指揮千軍萬馬,奔馳疆場,與敵對壘。
1993 年 2 月 12 日 ,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原一二九師參謀長 李達 將軍在京逝世,根據(jù)他生前遺愿, 9 月 8 日 ,他的全部骨灰由其子女護送,安放在將軍嶺上黃鎮(zhèn)將軍墓地右側,墓地平臺上立有李達將軍半身石雕塑像,像座的四周刻著他的生平介紹。雕像前左側石碑上刻著“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李達永垂不朽!”雕像前右側石碑上刻有江澤民題詞:“多智善謀,功勛卓著”。
1996 年 4 月 6 日 ,原太岳軍區(qū)政治部主任、晉冀魯豫軍區(qū)政治部副主任 王新亭 將軍的骨灰由其家人護送,安放于涉縣將軍嶺上; 1997 年 3 月 29 日 ,原太行軍區(qū)政治部副主任 袁子欽 將軍的骨灰安放于將軍嶺上; 1997 年 6 月 13 日 ,原太行劇團團長、著名表演藝術家、社會活動家 趙子岳 同志的骨灰安放在將軍嶺上; 2001 年 5 月 14 日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原 129 師七六九團參謀長、太行軍區(qū)第二、五軍區(qū)參謀長、第六分區(qū)副司令兼參謀長 何正文 將軍的骨灰由家人護送,安放在涉縣將軍嶺上; 2001 年 10 月 1 日 ,第三、四屆河北省省委書記 邢崇智 的骨灰,由家人護送安放在將軍嶺上; 2002 年 4 月 3 日 ,海軍原第二水面艦艇學校校長、海軍中校 趙忠 同志的骨灰,由家人護送安放在將軍嶺上。
將軍嶺前遠山含黛、近水躍金,將軍嶺上瀑布垂崖、臺階儼然,將帥雕像肅穆莊重,松柏荊棘蔽翳幽深,現(xiàn)已成為聞名全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紅色旅游和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中發(fā)揮著巨大的教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