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沁縣地處青海省東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東北部,系國家級“三江源”生態(tài)保護區(qū)。全縣2019年轄區(qū)總面積13460.12平方公里,其中草場面積117.57萬公頃,可利用草場面積108.53萬公頃,占草場面積的92.3%,屬典型的高原山地類型,平均海拔4100米以上,F(xiàn)轄6鄉(xiāng)2鎮(zhèn)35個行政村、96個牧業(yè)合作社。行政區(qū)域面積13400平方千米,瑪沁縣戶籍人口為48445人。
【行政區(qū)劃】
瑪沁縣轄2個鎮(zhèn)、6個鄉(xiāng):
鎮(zhèn):拉加鎮(zhèn)、大武鎮(zhèn)
鄉(xiāng):大武鄉(xiāng)、雪山鄉(xiāng)、東傾溝鄉(xiāng)、當洛鄉(xiāng)、優(yōu)云鄉(xiāng)、下大武鄉(xiāng)
【建置沿革】
魏晉、南北朝屬黨項羌駐牧地。 唐設“籠絡州”。 元屬“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明屬朵甘行都司和碩特蒙古政權(quán)轄地。 清為上郭羅克百戶、中郭羅克千戶部落牧地,青海建省后由省直轄。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為果洛行政督察區(qū)屬地。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西樂設治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撤銷。 1952年6月瑪沁地區(qū)解放。 1954年甘德縣人民政府成立,瑪沁地區(qū)屬甘德縣管轄,設置當洛格尤赤(然洛)、大武麥倉兩個區(qū)政府。 1957年10月設置瑪沁縣。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 瑪沁縣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系國家“三江源”生態(tài)保護區(qū)。境域東與甘肅省瑪曲縣為鄰,東北與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接壤,北與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興?h毗鄰,西與瑪多縣、達日縣相連,南與甘德縣相鄰。行政區(qū)域面積13400平方千米。
地貌 高山縣境內(nèi)西北部和北部,高山環(huán)繞,積石山脈綿延全境,阿尼瑪卿雪山逶迤北部,山脈走向為西北、東南向。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山多為侵蝕構(gòu)成,巖石裸露,為基巖與變質(zhì)巖,以粗細相間為屑巖為主,寒冷風化作用強烈,屬凍蝕地形發(fā)育。
氣候 瑪沁縣屬大陸性寒潤性氣候,東西部差異較大。西北部寒冷濕潤,東南部由寒溫潮溫逐漸到冷溫濕潤。年平均氣溫-3.8—3.5℃,氣溫低,日溫差大。年降水量423—565毫米之間,多集中在6—9月份。全年日照時間為2313—2607小時,相對日照45%—63%。一年之間無明顯四季之分,冬季寒冷而漫長,時間長達八九個月。春季干旱多風。夏秋季短而多雨,并常伴有暴雨和冰雹。除拉加鎮(zhèn)黃河各地一帶有80—95天的無霜期外,其余地區(qū)均無絕對無霜期。
水文 瑪沁縣地域遼闊,境內(nèi)地形變化大,高低落差懸殊,降水主要來源于印度洋孟加拉灣上空的西北和東南暖溫氣候,其次是來自西北和東南方的水氣。降水在日控分布上不均勻,多年平均降水量為:大武513.2毫米、優(yōu)云441.9毫米、當洛565.9毫米、東傾溝529毫米、軍功423.2毫米、雪山484.9毫米、拉加423.2毫米。各河流的天然經(jīng)流量以降水補給為主。全縣多年平均自產(chǎn)徑流量17.28億立方米。
【風景名勝】
阿尼瑪卿峰
阿尼瑪卿峰,又稱瑪積雪或瑪卿崗日,是昆侖山系支脈阿尼瑪卿山的主峰,位于瑪沁縣西北部,距大武鎮(zhèn)86公里,有簡易公路直達山下,是國家對外開放的山峰之一。
拉加寺
拉加寺位于瑪沁縣東北部黃河北岸的拉加鄉(xiāng)阿尼群貢(意為:大鵬展翅)山下,坐東向西,面臨黃河,前有1986年建成的黃河大橋可通彼岸。距州府大武鎮(zhèn)76公里。
白塔
白塔坐落于雪山鄉(xiāng)陰柯河交匯處,海拔3650米。白塔背面的殿堂內(nèi),四周墻壁繪有壁畫(唐卡),介紹阿尼瑪卿雪山的神話傳說。
阿尼格托神山
位于軍功鄉(xiāng)曲哇牧委會。阿尼格托獨立于群山環(huán)抱之中,高高凸起,垂直高差200余米。東南北三面懸崖峭壁間分布著10多個巖洞,是曲哇部落始祖普濟法師修煉參禪之地。半山腰有神仙洞,洞內(nèi)幻境無窮。傳說幾進去者有去無回,當?shù)夭刈迦罕娫诙纯跀[有神龕封堵,佛教信徒圍山朝拜。
洋玉原始森林
主要分布于拉加、大武、東傾溝、雪山鄉(xiāng)的黃河南岸及各支流河谷地帶,林地面積約799平方公里。森林中生長著青海云彬、祁連圓柏、白樺、青楊、高原柳、沙棘等樹種600余種牧草、野生藥材,還有白唇鹿、香獐等數(shù)十種珍稀動物。林區(qū)近地點沿格曲河向北距離大武鎮(zhèn)35公里,公路直達林區(qū)。
【榮譽稱號】
2020年10月,獲評2019年度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2021年2月18日,入選“2020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