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縣,隸屬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地處海南藏族自治州東南部,縣域東與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接壤,南隔黃河與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相望,西與興?h相鄰,北與貴南縣毗鄰,居黃河流域上游。行政區(qū)域總面積4652.8平方公里。省道西久公路自北向南貫穿全境,黃河由東向西以半環(huán)狀繞縣半周?h城所在地尕巴松多鎮(zhèn)海拔3060米,距州府恰卜恰鎮(zhèn)256公里,距省會西寧市282公里。同德縣常住人口為60268人。轄2鎮(zhèn)3鄉(xiāng)73個行政村,居住漢、藏、回、蒙、土、撒拉等民族,藏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0.3%。
【行政區(qū)劃】
同德縣轄2個鎮(zhèn)、3個鄉(xiāng):
鎮(zhèn):尕巴松多鎮(zhèn)、唐谷鎮(zhèn)
鄉(xiāng):巴溝鄉(xiāng)、秀麻鄉(xiāng)、河北鄉(xiāng)
【建置沿革】
同德縣歷史悠久,先秦為西羌地,漢末為賜支河曲燒當羌居住地。 西晉永嘉末年(公元313年),為吐谷渾活動地。隋大業(yè)五年(609年),屬河源郡赤水縣(治今興?h桑當鄉(xiāng)夏塘古城)。 唐龍朔三年(663年),地入吐蕃,并置獨山軍,與唐抗衡。 五代至宋時仍為吐蕃脫思麻管轄。 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隸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治今甘肅臨夏市),歸必里衛(wèi)萬戶府(駐今貴德)節(jié)制。 明洪武六年(1373年),屬朶甘行都指揮使司贊善王封地,由答思麻萬戶府管轄。明洪武八年(1375年),歸德守御千戶所隸西寧衛(wèi),其地亦屬之。 明神宗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后,成為蒙古貴族固始汗和碩特牧地。 清雍正三年(1725年),朝廷將青海蒙古各部劃為二十九族,今同德為和碩特南左中旗,以蒙古牧民為主,蒙藏雜居。后來蒙古族有的移牧別地,有的被藏化,后又由甘南、川北等地遷來部分藏族牧民。 清末,又從尖扎、化隆遷來部分藏族牧民,民族遂以藏族為主。 民國二年(1913年),改置貴德縣,同德亦屬之。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由貴德縣析置同德縣,取“邊民同服中央德化”之意,縣府駐拉加寺。 1949年10月6日,同德縣和平解放。 1950年7月,成立同德藏族自治區(qū),隸青海省人民政府, 1951年設同德藏族自治區(qū)。1953年改設同德縣,隸海南藏族自治區(qū)(州)。 1959年劃歸果洛藏族自治區(qū),1962年復歸海南藏族自治州。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境域 同德縣地處海南藏族自治州東南部,縣域東與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接壤,南隔黃河與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相望,西與興?h相鄰,北與貴南縣毗鄰,行政區(qū)域總面積4652.8平方公里,省道西久公路自北向南貫穿全境,黃河由東向西以半環(huán)狀繞縣半周。距州府恰卜恰鎮(zhèn)256公里,距省會西寧市282公里。
地質(zhì)地貌 地處青海高原東北部,黃河九曲十八彎的第二個彎曲部,東南高,西北低,中部平坦,為灘地草原。縣內(nèi)最高海拔4671米,最低海拔2648米,平均海拔3660米,縣城所在地尕巴松多鎮(zhèn)海拔3060米。
氣候 同德隸屬青海省海南州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東南部九曲黃河第二曲,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大氣稀薄,干旱少雨,光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氣候溫涼寒冷,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短促涼爽,秋季陰濕多雨,冬季漫長干燥。年平均氣溫0.4 ℃,年降水總量430毫米左右。
水文 同德縣境內(nèi)除黃河外河流眾多,按其流域分布,大致可分為居布日河、巴曲河、江前水、將群水、茨哈和水、爾多水、德合索水、哇臥水、賽欠水、果壽水、多爾根水等十一大水系。境內(nèi)共有干、支流48條,入境水4條,出境水3條,累計55條,全長1618.8公里。以黃河為主干,猶如茂密的樹枝,遍布全縣境內(nèi),流域面積為750.2萬畝。
【風景名勝】
兔兒灘遺址
兔兒灘遺址位于同德縣巴溝鄉(xiāng)團結村南側,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80米,是團結村農(nóng)民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進行農(nóng)田基本建設時發(fā)現(xiàn)的,1983年省文物考古隊試掘后,確證為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1986年7月,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斗后索古城遺址
斗后索古城遺址位于縣政府東10公里左右的尕日干曲北岸,為唐汪文化遺址。1983年縣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巴灘草原
南巴灘草原位于青海西寧同德。每到夏季,大地吐綠,巴灘草原被裝扮尤如絨毛地毯,不論是黃花,白花、黃花,還是雪蓮花,饅頭花,賽欠花,金女花,象約好了似的,爭齊斗艷.到了六月,巴灘草原上千頃油萊花同時綻放,引來無數(shù)游人駐足觀賞。 南巴灘草原屬季風性溫帶草原氣候,年均溫5.6℃。1月均溫-8.6℃,7月17.2℃,適合夏秋旅游。巴灘草原之美在于壯闊和平坦.整個草原面積竟達50萬畝之多,平坦如鏡于一般.發(fā)源于麥秀林場清澈的巴水河將其分成南、北巴灘。
同德河北森林
同德河北森林同德縣位于海南州南部,境內(nèi)有河北、秀麻江群天然林區(qū)森林資源豐富,林區(qū)總面積8116公頃。 同德縣藏族人口占90%,藏族能歌善舞,民間藝術文化水平高,經(jīng)常舉辦一些大型演唱會、賽馬會,吸引著八方游客。
【歷史文化】
同德縣又稱宗日文化之鄉(xiāng)。以古老黃河為人文背景,以聞名中外的宗日文化為基調(diào),以“文化搭臺、經(jīng)貿(mào)唱戲”的形式,每年舉辦一次規(guī)模較大的“宗日文化藝術節(jié)”。宗日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宗日遺址,宗日遺址位于同德縣巴溝鄉(xiāng)團結村附近,面積5萬多平方米,是黃河上游發(fā)現(xiàn)較早、面積最大、內(nèi)涵極為豐富的一處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原始風貌的旅游資源尚待開發(fā),境內(nèi)還有規(guī);趾搿⒂撵o神秘的石藏寺、拉加寺、賽力亥寺三大宗教寺院;草密林深、驚濤拍岸的拉加、德陽、班多黃河大峽谷;青山綠水、風景秀美的河北、秀麻天然林區(qū);源源流長、獨具特色的佛教文化和民間藝術。
同德縣民族宗教、文化歷史悠久,民族風情濃郁,人文旅游資源豐富。石藏寺、賽力亥寺等藏傳佛教寺院,距今有230多年的歷史,是藏族人民敬仰的古文化。有展示古代文明的免兒灘遺址(1986年7月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斗后言遺址,唐乙改遺址等文物44處,古建筑遺產(chǎn)也是重要景觀。
【榮譽稱號】
2020年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xiàn)主要農(nóng)作物生產(chǎn)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qū))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