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原伊犁地區(qū)板塊的西部,地處伊犁河以南、天山支脈烏孫山脈北麓,與伊犁州首府伊寧市隔河相望,西接可克達拉市及哈薩克斯坦。察布查爾縣成立于1954年,是中國唯一以錫伯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縣。行政區(qū)域面積為4469平方千米。縣轄13個鄉(xiāng)鎮(zhèn)。駐縣兵團四師67團、69團等單位。全縣人口由錫伯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漢族、回族、蒙古族等25個民族組成。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戶籍人口為192922人。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鐘靈毓秀、風光綺麗,有一山(烏孫山白石峰景區(qū))、一水(伊犁河清水灣風景區(qū))、一邊(口岸邊境旅游)、一園(錫伯族民俗風情園)(國家AAAA級景區(qū)),更有靖遠寺、圖公祠、烏孫古墓、海努克古城、銀頂寺遺址等名勝古跡。
【行政區(qū)劃】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轄7個鎮(zhèn)、6個鄉(xiāng):
鎮(zhèn):孫扎齊牛錄鎮(zhèn)、綽霍爾鎮(zhèn)、瓊博拉鎮(zhèn)、加尕斯臺鎮(zhèn)、察布查爾鎮(zhèn)、愛新舍里鎮(zhèn)、海努克鎮(zhèn)
鄉(xiāng):堆依齊牛錄鄉(xiāng)、孫扎齊牛錄鄉(xiāng)、納達齊牛錄鄉(xiāng)、米糧泉回族鄉(xiāng)、坎鄉(xiāng)、闊洪奇鄉(xiāng)
【建置沿革】
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列入漢朝版圖。 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朝平定準噶爾后,察布查爾是荒無人煙的原野。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起皆屬寧遠城阿奇木伯克轄。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清朝政府自東北調遣錫伯軍民4千余人,以圖伯特為首領 [17],從盛京(沈陽)錫伯家廟太平寺出發(fā),西遷伊犁,進駐察布查爾屯墾戍邊。——背景:清朝平定準噶爾時期,準噶爾蒙古“先痘(痘病流行)死者十之四,繼竄入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者十之二”,戰(zhàn)爭死亡一部分,還有一部分編入蒙古八旗分散到幾個地方,只有極少數人留在附近區(qū)域,清代魏源《圣武記》說平定準噶爾之后:“數千里間無瓦剌一氈帳。”當時人寫的《西域聞見錄》“新疆紀略(上)”說“千里空虛,渺無人煙”。屯田戍邊就是重要政策了。而且,乾隆平定準噶爾后,設伊犁將軍為新疆區(qū)域的最高軍政長官,現伊寧市區(qū)域成為新疆區(qū)域的首府,需要在附近安置可靠力量保衛(wèi)首府,而清政府倚重錫伯人:1582年努爾哈赤將5萬余錫伯人納入八旗軍,在后來長達36年的戰(zhàn)爭中,錫伯人跟隨努爾哈赤為其統(tǒng)一各方勢力立下汗馬功勞。 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為“伊犁塔蘭奇蘇丹汗國”地方割據政權所轄。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淪為沙俄殖民地,劃歸俄七河省管轄。 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清政府收回伊犁。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新疆建省,錫伯營仍屬伊犁將軍統(tǒng)轄。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隸屬寧遠縣轄(今伊寧縣)。 民國元年(1912年),伊犁革命臨時政府被撤銷后,錫伯營屬伊犁鎮(zhèn)邊使署轄。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劃歸鞏留縣轄。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14日),伊犁屯墾使邱宗浚宣布撤銷伊犁錫伯營(包括四營),同時成立河南設治局(因處伊犁河南岸而命名)。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月1日),升格為縣,正式成立河南縣,海努克、加尕斯臺同時劃歸河南縣轄,隸屬于伊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河南縣被鑒定為三等縣。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5月4日),河南縣因與河南省重名,改名寧西縣。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 1950年6月11日,蘇木爾縣復稱寧西縣,并宣告成立寧西縣人民政府,隸屬伊犁專員公署。全縣轄4區(qū)、21鄉(xiāng)。一區(qū)區(qū)公所駐海努克,轄4鄉(xiāng):一鄉(xiāng)切吉,二鄉(xiāng)阿熱吾斯塘,三鄉(xiāng)上加尕斯臺,四鄉(xiāng)下加尕斯臺;二區(qū)區(qū)公所駐索墩布拉格,轄5鄉(xiāng):一鄉(xiāng)領克其克拉、墩買里、多蘭圖等地維吾爾族,二鄉(xiāng)領克其克拉、霍吉爾臺、加依達克等處散居哈薩克族,三鄉(xiāng)領索墩布拉格、鐵爾干買里、瓊博拉等地維吾爾族,四鄉(xiāng)領瓊博拉、烏庫爾齊、塔什庫木爾等處散居蒙古族、哈薩克族,五鄉(xiāng)領努拉洪布拉克、烏爾坦;三區(qū)區(qū)公所駐依拉齊牛錄,轄8鄉(xiāng):一鄉(xiāng)烏珠牛錄,二鄉(xiāng)領寨牛錄、回民莊.三鄉(xiāng)依拉齊牛錄,四鄉(xiāng)領堆齊牛錄、察布查爾托博、斐新托博,五鄉(xiāng)孫扎齊牛錄,六鄉(xiāng)寧古齊牛錄,七鄉(xiāng)納達齊牛錄,八鄉(xiāng)扎庫齊牛錄;四區(qū)區(qū)公所駐寧古齊牛錄,轄4鄉(xiāng):一鄉(xiāng)領查干布拉格、鐵爾曼布拉格一帶哈薩克族,二鄉(xiāng)領寧古齊牛錄以東河灘喬勒潘一帶哈薩克族,二鄉(xiāng)領佛營一帶哈薩克族.四鄉(xiāng)領吉然布拉克一帶哈薩克族。 1951年,坎鄉(xiāng)由伊寧縣劃歸寧西縣轄。設為五區(qū),區(qū)公所駐坎鄉(xiāng),轄6鄉(xiāng):一鄉(xiāng)坎鄉(xiāng)(包括坎和其格勒克坎),二鄉(xiāng)察布查爾麻扎(包括今格熱木、察布查爾麻扎),三鄉(xiāng)闊吾拉特鄉(xiāng)(坎以西今吾日勒克村哈薩克族),四鄉(xiāng)亞爾胡斯亞尕奇鄉(xiāng),五鄉(xiāng)闊洪奇鄉(xiāng),六鄉(xiāng)阿勒班鄉(xiāng)(今蘇阿蘇、阿勒瑪勒村哈薩克族)。 1954年3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將寧西縣更名為“察布查爾”,并成立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境域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地處新疆西天山支脈烏孫山北麓,伊犁河以南,與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首府伊寧市隔河相望,西與哈薩克斯坦國接壤。行政區(qū)域面積為446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地勢自南向北形成多級階梯,東窄西寬,南高北低,自東向西漸趨開闊,自南向北逐漸平坦,形狀像一面打開的旗幟。地形分為南部山區(qū)、山麓、丘陵、中部傾斜平原、北部河流階地和河漫灘等五個地貌類型。
氣候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屬大陸性北溫帶溫和干旱氣候,熱量豐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年有效光照時數達2846小時,無霜期177天,積溫3800℃,年平均降水量222毫米。冬春長,冬季寒冷,夏秋短,夏季炎熱,降水較少,年均氣溫7.9攝氏度。
【社會事業(yè)】
教育 全縣擁有小學18所,初中中學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0所,完全中學3所,專任教師2133人,其中高中168人;初中703人;小學1262人。特崗教師135人;擁有幼兒園36所。全部幼兒園中,屬教育部門辦24所,民辦12所。在園幼兒5721人;擁有職業(yè)技術中學1所,在校學生367人,其中少數民族343人。
文體 全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圖書藏量60270冊,檔案館1個,開放檔案7583卷,61906件;廣播電臺(站)1座,廣播發(fā)射臺和轉播臺10座,廣播人口覆蓋率75%;電視臺1座,電視發(fā)射和轉播臺9座,電視人口覆蓋率60%。
衛(wèi)生 全縣擁有衛(wèi)生機構86個;衛(wèi)生機構床位數644張;衛(wèi)生技術人員532人;非營利性機構507人,營利性機構25人。
【風景名勝】
察布查爾縣錫伯民俗風情園
國家AAA級景區(qū)。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孫扎齊牛錄鄉(xiāng)境內。距離縣城中心約6公里,距伊寧市18公里。是展示錫伯族西遷歷史其發(fā)展歷史和錫伯民俗的綜合性民俗風情園。該園包括錫伯族民俗風情博物館仿古建筑、民俗娛樂區(qū)、錫伯民族英雄圖伯特塑像和西遷紀念碑、廟會一條街等。
清水湖生態(tài)旅游度假村
國家AAA級景區(qū)。位于察布查爾縣城北部9公里,伊犁河邊。距伊寧市約22公里。是集伊犁河風光和河谷林游覽、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型生態(tài)旅游度假區(qū)。
瓊博拉森林公園
自治區(qū)級森林公園。瓊博拉森林公園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伊犁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瓊博拉鄉(xiāng)境內。主要游覽項目有瓊博拉古墓群、瓊博拉溝瀑布、石門景區(qū)、白石峰景區(qū)、滑雪區(qū)、野生動植物園、游樂區(qū)、觀景區(qū)、科學考察區(qū)、療養(yǎng)度假服務區(qū)等。
【文化遺產】
錫伯族刺繡 刺繡是錫伯族人民普及廣泛的傳統(tǒng)手工技術,錫伯族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將大自然賦予他們的美好事物,用靈巧的雙手繡到自己的作品里。刺繡的圖案有人物、山河、樹木、花卉、飛禽走獸等。2011年5月,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貝倫舞 “貝倫”是錫伯語,意思就是“舞蹈”,它是起源于古代錫伯族人艱苦漁獵生活中模仿生活、生產姿勢的一種古老舞蹈。貝倫”舞蹈有廣泛的群眾性,在錫伯族人婚姻嫁娶、朋友聚會等各種聯歡場所都極受歡迎。2009年被納入第二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風民俗】
習俗 習俗,錫伯族過去在飲食上有許多必須遵守的規(guī)矩,比如經常食用的發(fā)面餅,上桌時分天、地面,天面必須朝上,地面朝下,切成四瓣擺在桌沿一邊。吃飯時不得坐門坎或站立行走,禁止用筷子敲打飯桌、飯碗,或把筷子橫在碗上。全家進餐按長幼就座,以西為上,過去父子、翁媳不得同桌。
婚俗 婚俗,錫伯族男女青年結婚時,新郎、新娘必須向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敬酒,以表示對客人的答謝。遠親近鄰都可割一些肉拿回家中食用,主人不記賬,也不收錢。
食俗 錫伯族大多數習慣日食三餐,主食以米、面為主,過去食用高粱米居多。面食以發(fā)面餅為主,也吃饃饃、面條和韭菜合子、水餃等。受維吾爾族影響還吃抓飯和烤馕,喝面茶、牛奶和奶茶。 習慣制作各種腌菜。每年秋末,家家都用韭菜、青椒、芹菜、包心菜、胡蘿卜等切成細絲腌制咸菜,當地稱之為“哈特混素吉”,有時可供全年食用。錫伯族還喜歡在夏季制作面醬以調味。 典型食品,錫伯族愛吃韭菜合子、南瓜包子等食品,還有:發(fā)面餅。錫伯族常吃的主食;燉魚等。
節(jié)慶 節(jié)慶,錫伯族民間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大都與漢族相同。如:春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等。每年農歷除夕前,家家都要殺豬宰羊,趕做各種年菜、年餅、油炸果子。除夕晚,全家一起動手包餃子,正月初一五更餃子下鍋;初二要吃長壽面。做長壽面時先做好肉湯,然后將面另鍋煮熟,撈出過水,食用時加肉湯,象征著送舊迎新。 新疆的錫伯族把每年農歷四月十八日定為西遷節(jié),錫伯語稱“杜因拜專扎坤”。過西遷節(jié)時,家家吃魚,戶戶蒸肉,屆時還要三五成群到野外踏青擺野餐。過去各家各戶都要制作面醬(米順),盛入瓦缸中,作菜肴的調味品。
【榮譽稱號】
2020年7月,入選2020中國交通安全百佳縣市。 2022年4月,入選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先行創(chuàng)建縣(市、區(qū)、旗)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