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珠孜區(qū)原名日喀則,也稱年麥,桑珠孜意為如愿以償,現(xiàn)為西藏自治區(qū)地級日喀則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qū),面積3664.72平方公里,日喀則市是西藏第二大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桑珠孜區(qū)位于西藏自治區(qū)南部、日喀則地區(qū)東部。桑珠孜區(qū)位于喜馬拉雅山北麓,雅魯藏布江貫穿東西,蜿蜒145公里,年楚河與之匯流。氣候相對溫和,具有明顯的季風和干旱高原性氣候特征。年均溫6.3℃,年降水量400毫米。桑珠孜區(qū)常住人口為158290人。
【行政區(qū)劃】
桑珠孜區(qū)轄4個街道、10個鄉(xiāng):
街道:有城南街道、城北街道、城西街道、城東街道
鄉(xiāng):聯(lián)鄉(xiāng)、年木鄉(xiāng)、江當鄉(xiāng)、邊雄鄉(xiāng)、東嘎鄉(xiāng)、聶日雄鄉(xiāng)、甲措雄鄉(xiāng)、曲美鄉(xiāng)、曲布雄鄉(xiāng)、納爾鄉(xiāng)
【建置沿革】
吐蕃王朝 公元七世紀初,唐朝建立起強大的統(tǒng)一政權。雅隆部落的松贊干布在西藏高原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吐蕃王朝按照地理自然分布狀況,把所轄中部地域劃分為“衛(wèi)、藏”兩大部分,依日喀則東西的“藏”區(qū)為“耶如”(楚河一帶)和“如拉”(今雅魯藏布上游沿岸),東以崗巴拉山為界,西至岡底斯山(現(xiàn)阿里一部分)。因“藏”區(qū)地處雅魯藏布江上游,于是才有了“后藏”之說。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界定的“后藏” 區(qū)域有所變化。但是,對于桑珠孜區(qū)來講,仍處于這個范圍的中心地帶。因此,根據(jù)歷史事實,人們亦習慣于把日喀則稱為“后藏”。 薩迦王朝 十一世紀,薩迦王朝時,年麥已具“城鎮(zhèn)” 的雛形。 元朝帕竹王朝 日喀則成為后藏的政教中心,開始于元朝時的帕竹王朝。十四世紀初,元順帝的大司徒絳曲堅贊戰(zhàn)勝薩迦王朝,建立了帕竹(帕木竹巴)王朝,得到元、明皇室的庇護,設了十三個大宗溪,最后一個宗便叫做桑珠孜(意為如愿以償,選址在今日喀則),取名為溪卡桑主孜。1360年開始在宗山建造宗政府桑珠孜宗堡,日喀則始有首府級建置,從此成為巨大區(qū)域的一個中心。明正統(tǒng)十二年(1447年),一世達賴喇嘛根敦珠巴(格魯派祖師宗喀巴的徒弟)在一大貴族的資助下,開始主持興建扎什倫布寺。扎寺的建設對桑珠孜區(qū)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城市隨即以扎寺為中心逐漸擴展開來。 噶瑪王朝 日喀則的興盛,在作為噶舉派政權噶瑪王國首府的藏巴汗時期,特別是在噶瑪王朝統(tǒng)治全西藏的最后24年。1618年藏巴汗噶瑪彭措朗杰以后藏為據(jù)點,推翻了支持格魯派的帕木竹巴政權,建立了第悉藏巴汗政權,首府設在桑珠孜日喀則。藏巴汗統(tǒng)治時期,對宗山的桑珠孜宗堡進行了擴建,使宗山成為西藏境內最雄偉的建筑之一,桑珠孜區(qū)一度成為西藏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各地游客不斷往來,桑珠孜區(qū)城廓也得到了不斷建設。 固始汗時期 噶瑪噶舉派和藏巴汗對格魯派即黃教采取壓迫摧殘的政策,取消達賴的封號。1618年噶瑪噶舉派打敗格魯派勢力所組成的聯(lián)軍,攻占拉薩,藏巴汗統(tǒng)治全西藏。大約在1630年左右,第悉藏巴·丹迥旺布利用土默特部的拉尊和琿臺吉發(fā)生內訌的機會,發(fā)動了一次反黃教的高潮,致使五世達賴不得不避往山南?墒牵耵斉呻m然是新興教派,信眾還是很多的,在西藏、青海、天山都有,在天山區(qū)域的和碩特汗國汗王固始汗就是信格魯派的。 1634年,五世達賴和師傅四世班禪研究決定遣派專使前往天山南麓向蒙古和碩特部首領(也是和碩特汗國的汗王)固始汗求援。1641年,固始汗率兵攻入日喀則,推翻了噶舉派藏巴汗政權(噶瑪王朝)。 1642年固始汗統(tǒng)治了全西藏,便迎請五世達賴喇嘛到日喀則,將西藏13萬戶奉獻給五世達賴刺嘛,拆除噶瑪王朝舊王宮建筑(在現(xiàn)在的日喀則市區(qū)),木料運往拉薩,以擴建大昭寺和修建布達拉宮)。將衛(wèi)、藏地區(qū)行政事務托付給達賴喇嘛的第巴管理,后遷都于拉薩。 崇禎十五年(1642年)在他的和碩特汗國里面建立由格魯派管理的西藏地方政權,史稱甘丹頗章政權。(因達賴居于哲蚌寺甘丹頗章而得名)。達賴喇嘛居于前藏,固始汗本人率兵駐后藏日喀則(后移駐拉薩)。 由于四世班禪羅桑曲結的杰出貢獻,崇禎十六年(1643年),固始汗賜給羅桑曲結“班禪博克多”的尊號。固始汗把后藏十個溪卡全部獻給扎什倫布寺,以作僧眾的供養(yǎng)。從此扎寺成為歷代班禪的駐錫地,桑珠孜區(qū)也就成為后藏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中心。 清朝時期 康熙賜封班禪喇嘛,又稱班禪額爾德尼。 清朝時期西藏政局穩(wěn)定,清宣統(tǒng)二年(1910年)2月由于清末治藏政策失誤,加之英帝國主義作祟,西藏政局出現(xiàn)錯綜復雜的局面。英帝國主義通過不平等條約,曾在江孜、亞東設立商務辦事處,并相應在這些地方建立了郵政業(yè)務。西藏和平解放后,很快廢除了帝國主義強加的不平等條約,開始了新西藏的郵政建設。 和平解放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月5日國民政府頒布命令,特準十四世達賴喇嘛繼位;1949年6月3日李宗仁頒布命令,特準十世班禪繼位。這一時期,桑珠孜區(qū)基本上沒有發(fā)展。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xié)議》。 1951年1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日喀則。為便于行政管理,中央在日喀則、江孜分設二個分工委。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區(qū)籌備委員會正式成立,在日喀則、江孜分設自治區(qū)籌備委員會基巧辦事處(相當于地區(qū))。 1959年3月10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層反動集團,在拉薩全面發(fā)動了背叛祖國的反革命武裝叛亂。 1959年3月~1961年10月,歷時兩年多的平叛斗爭勝利結束。 1959年3月28日,國務院發(fā)布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區(qū)籌備委員會及各分支機構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職權,同時通過了邊平叛邊改革的決議,日喀則1959年開始民主改革。 1959年5月成立日喀則縣人民政府。 1986年12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日喀則縣改為日喀則市(縣級市),隸屬日喀則地區(qū)管轄。 2014年6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復撤銷日喀則地區(qū)和縣級日喀則市,設立地級日喀則市,日喀則市設立桑珠孜區(qū),原縣級日喀則市改為桑珠孜區(qū), [8]以原縣級日喀則市的行政區(qū)域為日喀則市桑珠孜區(qū)的行政區(qū)域。 2014年12月1日上午,日喀則市桑珠孜區(qū)舉行揭牌儀式,這標志著桑珠孜區(qū)正式掛牌成立。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 桑珠孜區(qū)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邊陲,青藏高原西南部,按順時針分別和西北部的謝通門縣、北部的南木林縣、東部的仁布縣、東南的拉孜縣,南部的白朗縣、西南的薩迦縣相鄰,面積3664.7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接近全區(qū)邊境線長的一半,是祖國西南邊疆的前沿地區(qū)。
地貌 桑珠孜區(qū)處于喜瑪拉雅山脈中段與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中段之間,南、北地勢較高,其間為藏南高原和雅魯藏布江谷地。整個地形復雜多樣,基本上由高山、寬谷和湖盆組成,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橫亙全境南部的喜瑪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年輕最高大的山系,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其間高峰林立,萬山高聳。桑珠孜區(qū)境內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即珠穆朗瑪峰(8848.86米)、洛子峰(8516米)、馬卡魯峰(8463米)、卓奧友峰(8201米)、希夏邦瑪峰(8012米)。其中位于中尼邊境上的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號稱萬山之首。另外7000米以上的高峰還有14座。這些山峰綿延逶迤,終年積雪,冰川懸垂。除喜瑪拉雅山脈的高峰外,還有卡如拉、加措拉、馬拉、仲拉、拉吉、馬熱拉等眾多高山。 藏南谷地上段的雅魯藏布江和年楚河流域的河谷平原是桑珠孜區(qū)最大的平原,主要由拉孜——仁布寬谷和江孜——日喀則平原組成。另有喜瑪拉雅山脈北側、藏南高原上的朋曲河谷平原以及其它一些零星的河谷平原。這些谷地地勢平緩,土層較深,水源較充足,適宜青稞等高寒農(nóng)作物生長,是日喀則主要的農(nóng)業(yè)區(qū)。
氣候 桑珠孜區(qū)境內大致有三種區(qū)域氣候。喜瑪拉雅山以北、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地區(qū),屬高原溫帶半干旱季風氣候;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北的少部分地區(qū)屬高原亞寒帶季風半干旱、干旱氣候;喜瑪拉雅山主脊線以南地區(qū)屬高原溫帶季風半濕潤氣候。 主要氣候特征為:空氣稀薄,氣壓低,空氣含氧量小。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年平均日照時間達3300小時。高原紫外線強烈。氣溫偏低,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年平均氣溫西部亞寒帶地區(qū)為0℃,東部溫帶地區(qū)為6.5℃,年平均日溫差西北部為16℃,東部為14℃。干濕季分明。每年十月至翌年四月干旱多風,低溫少雨雪,降水量不到全年降水的10%,為干(旱)季或風季。五至九月為雨季,氣候溫和,空氣濕潤,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的90%以上。多夜雨,多雷暴,多冰雹,夜雨量占總降水量的70-80%以上。降水的空間分布不均,東部較多,在200-430毫米之間,西北部偏少,少于200毫米。東部降水比西部早,降水年際波動大。無霜期短,降雪強度小,主要集中在亞東帕里—聶拉木—定日的南部一帶。喜瑪拉雅山南坡的亞東、樟木、吉隆、陳塘、絨轄終年溫暖,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最暖日平均氣溫在18-22℃,具有高山亞熱帶氣候特點。
【社會事業(yè)】
教育事業(yè) 桑珠孜區(qū)小學共有224所、初級中學23所、普通高級中學3所、中等職業(yè)學校1所。
文化事業(yè) 桑珠孜區(qū)有專業(yè)文藝表演團體1個,業(yè)余文藝宣傳隊2個,各縣鄉(xiāng)還有不少群眾自發(fā)組成的藏戲隊。桑珠孜區(qū)群藝館和縣文化館4座,新華書店16座。桑珠孜區(qū)有電影院2座,還有錄像、VCD放映廳、卡拉OK等設施。
醫(yī)療衛(wèi)生 桑珠孜區(qū)擁有各類醫(yī)療機構243家,其中縣級以上醫(yī)療機構22家、疾控機構19家、婦保院(站)8家、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194家。全區(qū)有病床1873張,平均每千人擁有病床2.5張,擁有衛(wèi)生技術人員1802人,每千人擁有衛(wèi)生技術人員2.53人。
【交通運輸】
航空 日喀則機場是繼拉薩貢嘎機場、昌都邦達機場、林芝米林機場和阿里昆莎機場之后的西藏第五個民用機場。它的通航提升了西藏區(qū)內航空運輸保障能力,完善了區(qū)內的航空運輸網(wǎng)絡布局和綜合交通體系。
鐵路 日喀則還沒有通鐵路,青藏鐵路延伸線拉日鐵路于2010年9月26日開工,該工程工期4年,初步設計概算總額133億元,設計速度120公里,年貨運量可達830萬噸以上。另外由日喀則出發(fā)修至亞東縣的日亞鐵路也將經(jīng)過這里,結束日喀則不通鐵路的歷史。
公路 從日喀則繼續(xù)南行,就可到達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以北則直達那曲,往東至拉薩、山南,西進則可直抵阿里。拉薩長途汽車站和八朗學和吉日旅社之間的北京東路,每天早上7:00起,有私營中巴開往日喀則。全區(qū)擁有各種機動車輛5000余臺,年貨運量達12.85萬噸,客運量近10萬人次。 桑珠孜區(qū)的主要公路有318國道、日(喀則)亞(東)公路、拉(薩)普(蘭)公路、中尼公路貫通東西南北。由新路前往日喀則距離250公里。 拉薩至日喀則班車在拉薩西郊汽車站(靠近拉薩河畔的青藏川藏公路紀念碑)上車。拉薩到日喀則約5.5小時。返程在日喀則安康客運旅館對面的日喀則客運站上車時間需近5.5小時,F(xiàn)拉薩西郊汽車站有定班小車,大約4.5個小時到達日喀則;返程日喀則上車地點是日喀則東郊客運站,票價不變。 日喀則至江孜,一般是小面包車(得利卡)或桑塔納拼車,途經(jīng)白朗縣、終點是江孜縣。桑珠孜區(qū)距白朗縣約40公里,白朗縣至江孜縣約50公里。每車坐乘客4人,每人25元。路程約1.5小時。等車地點與去拉薩相同。經(jīng)過2005年的修繕,日(喀則)江(孜)公路路況大為改善,全程為平整的柏油路路面,若自駕車的話,時速可達每小時100公里。但由江孜至拉薩的路段仍未全線貫通。 由日喀則開往各地的長途汽車比拉薩所發(fā)車輛少,只開往拉薩及薩迦的有定期班次前往,亞東每日或隔日上午均有長途汽車前往,班次及時間視乘客人數(shù)而定。 前往拉孜的乘客還可在清晨06:00~21:00在扎什倫布寺外的廣場西側等候。所有車輛均要坐滿客才開出,所以客車有可能因旅客人數(shù)不足而臨時取消行程。
【風景名勝】
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巖面高程8844.43米 ,雪面高程8848.86米,是喜馬拉雅山脈中的主峰,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尼泊爾邊界上,是一條近似東西向的弧形山系,它的北坡在中國青藏高原境內,南坡在尼泊爾境內。
扎什倫布寺
扎什倫布寺,意為“吉祥須彌寺”,全名為“扎什倫布白吉德欽曲唐結勒南巴杰瓦林”,意為“吉祥須彌聚福殊勝諸方州”,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日喀則市南的尼色日山下,藏語意為“吉祥須彌山”,始建于明正統(tǒng)十二年(1447年),其后多有擴建修繕。 扎什倫布寺與拉薩的“三大寺”噶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稱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四大寺”。1961年3月4日,扎什倫布寺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8月28日,扎什倫布寺被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夏魯寺
夏魯寺位于日喀則市駐地東南、甲措雄鄉(xiāng)的一個山坳中,距離日喀則市中心26公里。相傳,此地曾經(jīng)是吐蕃十大商市之一。 根據(jù)寺史記載,夏魯寺始建于公元1087年,相當于宋朝哲宗元佑二年。建寺的創(chuàng)始人名杰尊嘉饒穹涅。至公元1320年,相當于元朝仁宗延佑七年的時候,夏魯寺迎請布頓大師主持寺務,自此在西藏佛敎中建立了夏魯派。到公元1333年元惠宗時,布頓大師乃重行修建了這座寺院。2012年,寺院有僧侶六十多人。 夏魯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西藏佛教后弘期初期所建古老寺院,是喇嘛教夏魯派(布頓派)的主寺。
桑珠孜宗堡
桑珠孜宗堡:桑珠孜宗(乃東藏區(qū)13宗之一)的宮堡,這座宏偉的山巔宮堡建筑是日喀則的地標式性建筑,位于桑珠孜區(qū)(老日喀則市的新名)的宗山上,人稱日喀則小布達拉宮。建于1360年,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宗堡分四層,有房屋300多間。
薩迦寺
薩迦寺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日喀則市薩迦縣本波山下,是一座藏傳佛教薩迦派寺院,也是薩迦派的主寺。 薩迦寺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薩迦”系藏語音譯,意為灰白土。公元1073年(北宋熙寧六年),吐蕃貴族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貢卻杰布(1034-1102)發(fā)現(xiàn)奔波山南側的一山坡,土呈白色,有光澤,現(xiàn)瑞相,即出資建起薩迦寺,逐漸形成薩迦派。薩迦寺用象征文殊菩薩的紅色、象征觀音菩薩的白色和象征金剛手菩薩的青色來涂抹寺墻,所以薩迦派又俗稱為“花教”。寺內藏有珍貴的貝葉經(jīng)、《布德甲龍馬》大藏經(jīng)和元代壇城壁畫、古瓷器等文物古跡。
【文化風俗】
節(jié)日 桑珠孜區(qū)百姓,一年要過四次年:公歷的元旦、農(nóng)歷的春節(jié)、西藏的藏歷年和后藏的藏歷年。生活在年楚河谷的農(nóng)民,因藏歷新年剛好趕上春播,無法過節(jié),固提前一月過藏歷年,俗稱后藏的藏歷年(農(nóng)民新年),過得最為隆重熱鬧。 藏歷年是藏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隆重的節(jié)日。桑珠孜區(qū)既過藏歷12月1日的“農(nóng)民年”,又過藏歷1月1日的藏歷年。 過年從藏歷12月29日開始。按習俗,要舉行“古恰”活動,即院內院外徹底打掃干凈,屋內擺上新卡墊,貼上新年畫,這天特別注重對傳說中的水神和灶神居住的廚房進行清掃和裝飾。房內多種用具洗得干干凈凈,擺放整整齊齊。在墻上,用面粉畫上八祥圖徽,表示人壽糧豐,洋溢出祥和的節(jié)日氣氛。 生活在年楚河谷的農(nóng)民,最看重的還是后藏的藏歷年,過得最為隆重熱鬧。
歌舞 后藏地區(qū)素有“歌舞之鄉(xiāng)”的美譽,民間舞蹈以熱烈歡快的“堆諧”最為常見,還有場面宏大的“果諧”,各地都有極具特色的民間舞蹈。民歌有情歌、牧歌、酒歌、祝福歌等多種形式,在勞動和生活中男女老少隨編隨唱,自娛自樂。 后藏也被看作藏戲的發(fā)源地,藏戲創(chuàng)始人湯東杰布(1365~1455年)就出生在昂仁縣,南木林縣香曲河上的鐵索橋,傳說就是湯東杰布通過表演藏戲募集資金所建的。優(yōu)秀藏戲節(jié)目《文成公主》《朗薩姑娘》《諾桑王子》等不僅在西藏長演不衰,在國內外也深受歡迎。 在藏族文學史上,米拉日巴的《十萬道歌》、薩迦班智達的《薩迦格言》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布頓大師的《佛教史大寶藏論》、覺囊·多羅那它的《印度佛教史》、索南堅贊的《西藏王統(tǒng)記》等是藏族史學上的代表性著作。桑吉堅贊的《瑪爾巴傳》《米拉日巴傳》《日迥巴傳》是著名的傳記文學作品。民間故事和傳說源遠流長,用以活躍生活,教誡后人。
【美食特產(chǎn)】
日喀則的餐飲與西藏其他地方相同,各種檔次的餐館不少,無論是高檔的還是簡陋的裝潢設計大都體現(xiàn)了民族特色。例如出日喀則桑孜賓館,后面的南大街上有很多餐館。“狗蹄”木桌、鐵皮火爐、“八瑞”瓷碗、藏式蒲團、吉祥圖與壁畫等,都體現(xiàn)了藏民的精神追求。菜肴多為一些有特色的藏餐,如各類灌腸、青稞酒和酥油茶、手抓牛羊肉、涼拌牦牛舌、包子、糌耙、各種糕點以及甜茶、奶茶、酸奶、烤腸、風干肉、夏普青(肉漿)等。
在桑珠孜區(qū)內,有四川餐館等漢味餐館,也有藏味美食,一般在較偏遠的藏民聚居區(qū)。
汽車站附近的夜市,菜式多樣,氣氛熱鬧,值得一嘗。解放北路和珠穆朗瑪路一帶是川菜館和藏菜館的集中地。
當?shù)刂穆糜渭o念品:桑珠孜區(qū)的銀包木碗、茶盤茶架、藏毯、金絲帽;薩迦縣的酥油燈盞、銀碗、薩迦藏刀;江孜縣的卡墊地毯、掛毯、女式金絲帽;拉孜縣的拉孜腰刀、藏靴;定日縣的銀碗、銀腰扣、陶罐;康馬縣的則吉背包;吉隆縣的木碗。
【榮譽稱號】
桑珠孜區(qū)建城至今600多年的歷史,是全日喀則市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通、信息的中心,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2012年入選“2012年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桑珠孜區(qū)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zhèn)化綜合試點地區(qū)。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qū)分縣名單”。 2020年12月,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qū)”名單。 2021年6月,入選2021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xiāng)村建設試點縣名單。 2021年1月1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qū)示范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