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qū)概況】
山南市,史稱“雅礱”,是西藏自治區(qū)下轄地級市。地處青藏高原岡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脈以南的雅魯藏布江中下游,北接西藏首府拉薩市,西與日喀則市毗鄰,東與林芝市相連,南與印度、不丹兩國接壤,面積79090平方千米,約占中國西藏自治區(qū)總面積的十五分之一。山南市擁有600多千米長的邊界線,南面與不丹國接壤,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位置,是中國的西南邊陲。山南市常住人口為354035人。山南市轄1個市轄區(qū)、10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乃東區(qū)澤當街道乃東路13號。
山南市是西藏古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傳說當中神猴同羅剎女結(jié)合而誕出藏民之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大約在原始社會時期,雅礱一帶就有藏族先民繁衍生息。今澤當附近薩熱村的一塊土地“索當”,是傳說中西藏的第一塊農(nóng)田。約在前2世紀初葉,居住在雅礱一帶的人們逐漸形成部落,早期悉補野部落的首領第一代贊普聶赤統(tǒng)一牦牛部落,建立聯(lián)盟政權(quán),并確立了子孫世襲贊普制度。
【行政區(qū)劃】
山南市轄1個市轄區(qū)、10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乃東區(qū) 面積2208.85平方千米,人口81608,政府駐澤當街道英雄路21號,下轄1個街道、1個鎮(zhèn)、5個鄉(xiāng)
錯那市 面積35120平方千米,人口16068,政府駐麻麻門巴民族鄉(xiāng),下轄1個鎮(zhèn)、9個鄉(xiāng)
扎囊縣 面積2173 平方千米,人口36656,政府駐扎塘鎮(zhèn),下轄2個鎮(zhèn)、3個鄉(xiāng)
貢嘎縣 面積2283.84平方千米,人口53701,政府駐吉雄鎮(zhèn),下轄5個鎮(zhèn)、4個鄉(xiāng)
桑日縣 面積2633.62平方千米,人口18041,政府駐桑日鎮(zhèn),下轄1個鎮(zhèn)、3個鄉(xiāng)
瓊結(jié)縣 面積1030平方千米,人口15199,政府駐瓊結(jié)鎮(zhèn)雪巴社區(qū),下轄1個鎮(zhèn)、3個鄉(xiāng)
曲松縣 面積1967平方千米,人口12962,政府駐曲松鎮(zhèn),下轄2個鎮(zhèn)、3個鄉(xiāng)
措美縣 面積4549.04平方千米,人口12132,政府駐措美鎮(zhèn),下轄2個鎮(zhèn)、2個鄉(xiāng)
洛扎縣 面積5022.73平方千米,人口19865,政府駐洛扎鎮(zhèn),下轄2個鎮(zhèn)、5個鄉(xiāng)
加查縣 面積4430平方千米,人口22977,政府駐安繞鎮(zhèn),下轄2個鎮(zhèn)、5個鄉(xiāng)
隆子縣 面積10049.7平方千米,人口33570,政府駐隆子鎮(zhèn),下轄2個鎮(zhèn)、9個鄉(xiāng)
浪卡子縣 面積7970平方千米,人口32835,政府駐浪卡子鎮(zhèn),下轄2個鎮(zhèn)、8個鄉(xiāng)
【歷史沿革】
2世紀,出生于林芝波密一帶的聶赤贊普游歷至雅礱地區(qū)時,被代表當?shù)夭柯淅娴?2名雍仲本教徒推舉為王,成為西藏歷史上第一位贊普。
6世紀左右,雅礱部落不斷吞并強鄰、擴張領地,成為西藏最強大部落。
7世紀,松贊干布統(tǒng)一西藏,建立吐蕃政權(quán),并逐漸將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由山南瓊結(jié)向拉薩轉(zhuǎn)移。
民國元年(1912年),西藏地方政府在澤當設有洛喀基巧堪布(即山南總管)。
1952年8月,中共江孜分工委成立后,山南屬江孜分工委管轄,但山南機巧及其宗政府仍屬西藏地方政府管轄范圍。
1956年8月,山南從江孜管轄范圍劃出,成立山南基巧辦事處。
1959年12月,成立山南專員公署,隸屬自治區(qū)籌備委員會領導。
1969年3月,山南地區(qū)革命委員會成立。
1978年10月,山南地區(qū)革命委員會改稱山南地區(qū)行政公署,屬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派出機構(gòu),駐地澤當,澤當成為山南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2016年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山南地區(qū)和乃東縣,設立地級山南市,山南市設立乃東區(qū),以原乃東縣的行政區(qū)域為乃東區(qū)的行政區(qū)域;5月27日,中共山南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xié)和市紀委舉行揭牌儀式,標志著山南市正式成立。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境域
山南市位于岡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魯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區(qū),是祖國的西南邊陲。境域東西長418千米、南北寬約317千米,東與林芝相連,南與印度、不丹接壤,西與日喀則毗鄰,北接西藏首府拉薩,總面積7909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山南市南部和西部高山聳峙,湖泊河流眾多,主要有雅礱河、羊卓雍湖、哲古湖、錯那湖等。雅魯藏布江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形成獨特的河谷地貌。山脈河流的分布決定了山南地勢為南高北低、西高東低,屬岡底斯山和喜瑪拉雅山脈之間高原寬谷地帶,地勢為較平坦的谷地和坡地,屬藏南山地灌叢草原地帶、溫暖半干旱地區(qū)。山南市一般海拔在3500—4500米之間,平均海拔3700米。整個山南市西南高、東北低,西南部平均海拔4500米,東北部平均海拔3100米,絕對最高海拔庫拉崗日峰7554米,最低海拔蘇班西里河谷只有110米。
氣候
山南市有徑向和緯向的地帶性變化,屬高原溫帶半干旱季風氣候。全年干濕分明,年降水約200毫米至500毫米,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太陽輻射較強,年平均日照數(shù)2600小時至3300小時。氣溫年差較小、日差較大,年平均氣溫5.6℃,極端最高氣溫為31℃、最低氣溫為零下27℃。冬季降水少,多大風,年平均大風數(shù)為70天左右。
水文
雅魯藏布江自西向東流經(jīng)山南市的浪卡子縣、貢噶縣、扎囊縣、乃東區(qū)、桑日縣、曲松縣、加查縣7個地方,境流長度424千米。此外,山南市還有41條河流終年流淌于藏南的高山峽谷之間,江河面積38000平方千米。
【交通運輸】
民航
拉薩貢嘎機場位于山南市貢嘎縣甲竹林鎮(zhèn),機場海拔3569.5米,跑道長4000米,機場等級4E。機場有值機柜臺16個,旅檢通道15條。
山南隆子機場位于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市隆子縣以西直線距離11千米,飛行區(qū)等級為4C。機場有1條4500米跑道,6000平米航站樓、站坪機位7個(5C2直);配套建設航管工程、貨運工程、供油工程等。
【風景名勝】
沙棘林
沙棘林位于山南市錯那市曲卓木鄉(xiāng)人民政府附近的沿娘姆江河谷地段,在該地段分布著共約2000多畝的沙棘林,沙棘林樹最高約15米,樹圍最粗約4.5米。據(jù)說此沙棘林是屬全世界年代最久遠、面積最大、海拔最高一塊林地。沙棘林郁郁蔥蔥,姿態(tài)各異,高大粗壯、枝繁葉茂,讓人震撼。該地是西藏乃至世界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沙棘林,被稱為“原始盆景”。2018年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與中國林學院在“中國最美古樹”遴選活動中,西藏5株古樹入圍“中國最美古樹”,其中錯那縣曲卓木沙棘被評為“中國最美沙棘”。
白玉溝原始森林
白玉溝原始森林被稱作探險者的天堂,在全世界海拔最高的藏地,每一次的旅行都充滿了驚險與驚奇。曲松白玉溝原始森林能夠滿足大多數(shù)人對大自然的想象。
布丹拉山
布丹拉山,海拔約5088米。是沿雅礱藏布江而上的印度暖流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造就了一山兩坡迥然不同的景觀類型,布丹拉山的西面峭壁嶙峋,壁立千仞,山的東面卻是林木蔥郁、萬木萌發(fā)。一山兩世界,風光各不同。一邊是被大自然的歲月切割的曲松土林景觀,經(jīng)受強烈風化和暴雨沖刷及其水系的劇烈切割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地貌形式。分布在曲松河谷、色吾村等地,是西藏除扎達之外僅有的另一處土林地貌。而在另一邊,來自各地的游客正在曲松的邱多江鄉(xiāng)色吾溫泉享受來自大自然的滋養(yǎng)。據(jù)說每年的春夏季,山南市的各縣市區(qū)有近千名患有風濕、關節(jié)炎,或是感到疲倦的人前去沐浴色吾溫泉。
羊卓雍措
羊卓雍措,位于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市貢嘎縣307省道羊湖景區(qū)旁,與納木措、瑪旁雍措并稱西藏三大圣湖,湖水面積638平方千米。羊卓雍措是青藏高原南部最大的封閉性內(nèi)陸湖泊,湖面海拔4441米,平均深度約23.6米,蓄水量約16立方千米,湖岸線250千米,流域面積6100平方千米,湖水儲量約160億立方米。
據(jù)當?shù)亓謽I(yè)部門觀察測算,羊卓雍措湖鳥島和鳥類數(shù)量均為全國罕見。這些島嶼上,均有各種鳥類出沒和棲息。除鳥類外,棲息在羊卓雍措湖流域的野生動物種類極為豐富,哺乳類有雪豹、盤羊、獫痢、水獺、野驢、巖羊、黃羊、獐等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
藏王墓
藏王墓位于拉薩市的東南方向,處于山南市瓊結(jié)縣縣城及瓊結(jié)河的南部,靠近雅隆河的上游。雅隆河谷原來是吐蕃雅隆部落即松贊干布所在部落的發(fā)源地,在松贊干布遷都邏些以后,吐蕃王朝仍然很重視對該地的經(jīng)營,將此地作為王朝之本,出于同樣原因?qū)⒉赝醯牧昴菇ㄔ诹烁挥懈馕兜沫偨Y(jié)縣。
桑耶寺
桑耶寺之名的藏語bsam yas gtsug lag khang,有音義、意義兩義。意義為“存想寺”、“無邊寺”或“超出想象寺院”。桑耶寺的音義包含著一段故事。相傳藏王赤松德贊請來蓮花生大師為其建寺傳法,急于想見到寺廟建好后的景象,蓮花生大師為滿足藏王的迫切好奇之心,施展法術(shù),在自己的手心變出寺廟的幻影,赤松德贊見狀驚呼:“桑耶!”(出乎意料的驚呼聲),桑耶寺因此得名。桑耶寺建筑規(guī)模宏大,總面積約25000平方米,據(jù)說是以古印度婆羅王朝高波羅王在摩揭陀所建的歐丹達菩黎寺為藍本興建的,也有人根據(jù)整個寺廟的建筑布局和密宗的“曼陀羅”相似,認為它是仿照密宗的曼陀羅建造的。
吉如拉康
吉如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市乃東區(qū)格桑鄉(xiāng)吉如村,距離山南市澤當北約30千米。是吐蕃王朝時期藏王赤德祖丹于八世紀早期修建,1984年,該寺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吉如拉康坐西朝東,面積982平方米,建筑大體分屬五個時期。該拉康內(nèi)藏有不少吐蕃時期的珍貴文物,長80厘米,寬23.6厘米的唐卡畫,有珍貴的貝葉經(jīng)一葉,殘長34厘米,此外有不少樺樹皮經(jīng)葉殘片。寺內(nèi)供奉著釋加牟尼像以及八大弟子等塑像,具有典型的漢式唐代風格。吉如拉康雖規(guī)模不大,但是西藏自治區(qū)最為古老的建筑之一,給后人留下的建筑雕刻、泥塑、繪畫等方面的文化遺產(chǎn)保存完好,對研究西藏歷史、宗教、建筑、雕刻提供了相當重要的實物資料。
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市乃東區(qū)澤當街道11公里的扎西次日山上。“雍布”意為“母鹿”,因扎西次山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為“神殿”。雍布拉康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宮殿。據(jù)史書記載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紀。
松贊干布時期由宮殿改作寺廟。文成公主初來西藏時每到夏季都會和松贊干布來這里居住。至五世達賴時又在原碉樓式建筑基礎上修了四角攢尖式金頂,并將其改為黃教寺院。
杰頓珠宗遺址
杰頓珠宗遺址坐落于洛扎縣邊巴鄉(xiāng)杰麥村西南側(cè)懸崖上,海拔3300米,占地面積1130平方米,東、南兩面為懸崖峽谷,西面為陡坡,北面山勢較為平緩,宗大門位于北面。杰頓珠宗建筑略呈橢圓形,大門向外凸出,形成狹長通道,穿過通道可進入一間圓形的碉樓,碉樓的西側(cè)有3間住房,再往西依圍墻建有1間長弧形住房。主體建筑位于宗南部,臨懸崖,遺址底層為4間長方形房間。主體建筑前有一長石階,石階西側(cè)有房2間。主體建筑后有取水暗道,暗道沿懸崖絕壁垂直下降長達60米。宗周圍建有石墻,墻厚1米。
【非遺】
藏族邦典、卡墊織造技藝
藏族邦典、卡墊織造技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制品以圍裙和地毯最為著名。西藏山南市貢嘎縣杰德秀鎮(zhèn)是藏族圍裙的主要產(chǎn)地,因而有“邦典之鄉(xiāng)”的稱號。在歷史上,該鎮(zhèn)店鋪眾多,家家戶戶都擁有一臺或多臺織機,所織造的氆氌曾為歷代貢品,相傳文成公主所穿的氆氌服裝便產(chǎn)于該鎮(zhèn)。經(jīng)過世代傳承和改進,杰德秀鎮(zhèn)的毛織品在品種、圖案、色彩和技藝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杰德秀鎮(zhèn)生產(chǎn)的毛織圍裙,產(chǎn)品不僅在中國國內(nèi)享有盛名,還遠銷印度、尼泊爾、不丹及西歐國家。
藏戲(山南雅隆扎西雪巴)
藏戲(山南雅隆扎西雪巴)是西藏白面具藏戲的杰出代表。其名稱是以本地五個極具吉祥意義的名稱而定,即:扎西雪巴(村名)、扎西妥門(村名)、扎西桑巴(橋名)、扎西孜(宗名)、扎西曲登(寺名)。在五世達賴時期雅隆扎西雪巴每年必須前往拉薩參加“哲蚌雪頓”的藏戲演出,支藏戲差。這期間還需到拉薩的各寺院和部分西藏地方政府官員府邸進行表演。每年藏歷一月四日(藏歷年期間)到架桑寺獻演。雅隆扎西雪巴鼓鈸伴奏、唱腔、服飾等與西藏其他藏戲不同。在表演過程中“唉哈哈哈哈”的叫聲,表現(xiàn)的是藏戲始祖湯東杰布看了自創(chuàng)的藏戲時滿意地發(fā)出笑聲的情形。
藏戲(山南瓊結(jié)卡卓扎西賓頓)
藏戲(山南瓊結(jié)卡卓扎西賓頓)屬于白面具派藏戲。瓊結(jié)卡卓扎西賓頓主要演出劇目為《曲杰諾!贰T搱F以獨特的唱腔聞名于全藏,并且在藏戲演出過程中要表演一段名為《吉祥九重》的歌舞,這在其他藏戲演出中是沒有的。另外,該團的演員均為男性,女性角色也由男性扮演,這也是其主要特征之一。
山南門巴戲
山南門巴戲是門巴族戲曲劇種,流行于喜馬拉雅山東南坡門巴族聚居區(qū),即西藏山南市錯那勒布。因為它直接采用藏戲的藏文劇本,所以民間稱之為“門巴拉姆”,即門巴藏戲。相傳18世紀末,強巴克龍從拉薩帶回一部《諾桑王子》的藏文本劇本,由此門巴戲開始在勒布流傳。門巴戲的表演按開場戲“頓羌”、正戲“雄”和結(jié)尾戲“扎西”依次進行,只有六個演員和一個司鼓鈸的伴奏員參加,參演者皆為男性!邦D羌”也叫“瓊根雜娃松”,意為“三個根本的來源”,指借藏戲開場儀式中的三個人物溫巴、甲魯、拉姆,這三個人物化成了門巴戲開場儀式中的漁翁(老溫巴)、漁夫(小溫巴)、甲魯、仙翁、仙女(拉姆)、龍女等六個角色。儀式由這六個角色先后出場舞跳、歌唱、表演,還穿插祭祀太陽神、香獐神、大象神、牦牛神、鹿子神、石磨神等的表演。正戲開始后,六個演員除分別扮演劇中六個角色外,還要輪流串演其他角色,串演時服裝、裝扮都不變換。一般戲班除六個演員和一個伴奏員外,還有一個管理人,他也要參加開場演出,穿黑藏裝,戴“薄獨”帽,舉一面保護神“杜嘎日”的旗幟,第一個出來繞場一圈,并引六個演員出場表演。鼓鈸師的要求更高,他除司奏小鼓小鈸外,還要諳熟全部劇情、戲詞及全部唱腔、舞蹈動作和表演,以使鼓鈸點與整個戲劇節(jié)奏相吻合。門巴戲的表演源自門巴族的民間舞蹈、歌舞和宗教藝術(shù)表演,其音樂則源自門巴族民歌“薩瑪”(酒歌),此外又吸收了門巴族的說唱音樂、古歌、悲歌和宗教音樂。門巴戲的服裝主要以門巴族生活服裝為基礎,同時又受到藏族服飾的影響。在勒布地區(qū),每年藏歷新年期間,規(guī)定都要連續(xù)演出《諾桑法王》七天,一天演一段。
山南昌果卓舞
山南昌果卓舞是一種腰鼓舞,起源于達布(現(xiàn)加查)地區(qū)。相傳八世紀中葉,第三十七代藏王赤松德贊在蓮花生等佛教大師的協(xié)助下,在雅魯藏布江北岸上興建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時,白天工匠們辛辛苦苦修建的墻壁到了晚上就被妖魔毀掉。為了迷惑鬼神,蓮花生大師從達布地區(qū)邀請了卓巴七兄弟(跳卓舞的演員)跳卓舞鎮(zhèn)魔,從此卓舞就在山南市盛行開來。山南市大部分村莊都有卓舞隊,后來這一舞蹈形式又逐漸流傳到其他地區(qū)。卓舞所用的腰鼓鼓幫上拴有兩條鼓帶,一條圍扎在表演者腰上,一條圍扎在表演者大腿根部,將圓鼓豎著固定于腰左。表演時傳統(tǒng)的隊形基本為圓形,表演者分領舞(阿熱)和群舞(卓巴)兩類。在整個表演隊伍中領舞者人數(shù)2至6名不等,他們不帶腰鼓,主要是提醒動作變換順序,控制節(jié)奏速度,其動作韻律性強,姿態(tài)基本上同于群舞,但難度較小,領舞者均由熟知整個卓舞的動作、順序、有較長表演經(jīng)歷的人員擔任。群舞表演者邊擊鼓邊按鼓點節(jié)奏起舞,同時舞蹈動作把長發(fā)辮子揮舞成“∞”、“○”等形態(tài),動作粗獷豪放,剛勁威武,節(jié)奏感強,變化多端。
卓舞(瓊結(jié)久河卓舞)
卓舞(瓊結(jié)久河卓舞)里的久河是山南市瓊結(jié)縣下水鄉(xiāng)一個普通村落的名字,古時,這一帶通稱為久河溝。8世紀中葉,西藏第一座寺廟桑耶寺即將落成時,為祛除妖魔,來自雅魯藏布江兩岸及雅礱河谷的卓舞表演者在夜晚燃起篝火,擊鼓而舞,嚇退妖魔。卓舞從此跳了十余年,成為山南市一帶人人熟知的震懾妖魔、祈求吉祥的舞蹈,并日益在民間流行開來。這就是“久河卓舞”廣為人知的起源說法之一。每逢重大節(jié)日或重要時間節(jié)點,久河村人就會穿戴上最傳統(tǒng)、最靚麗的服飾,跳起卓舞,祝福吉祥,“鼓舞”人心!熬煤幼课琛北硌輹r氣勢磅礴,通常由十幾到數(shù)十位不等的舞者共同參與,大家穿戴、動作整齊劃一,邊唱歌邊敲鼓邊起舞,時而模仿雄鷹展翅,時而似龍爭虎斗,時而面向藍天敲鼓似鑿,時而甩辮擊天裙擺飛舞,場面或莊重肅穆,或迅疾如風,現(xiàn)場觀之給人以樸拙、剛健、奔放的藝術(shù)美。
珞巴族服飾
珞巴族服飾由“達努”(瑞香樹皮)等植物纖維紡織的土布縫制而成,多為黑色、紅色或白色相間。男子穿著時,將長條橫斜披在背上,衣服的邊角搭置于左肩,然后由左至右臂內(nèi)繞身一圈半,到右胸前與搭肩邊角相接,造成袒露肩臂的效果,再將衣服的下長翻折至膝蓋,以竹針代替扣子,緊束腰帶。這種沒有領、袖、衣袋等的服飾是珞巴人終年不離身的上衣,男女老少白天將它穿在身上,夜晚則取下當被蓋。由于珞巴族長期生活在野外,沒有固定的住所,因此女子的衣服也用來裝盛食物和物品,外出時還可將孩子放在衣服內(nèi)。珞巴族男子頭戴藤篾編成的藤帽,可分為博巴、嘎嘎、橫巴三種類型。婦女終年赤足,部分男子穿麻或毛為原料的長筒靴。男女通用的日常飾物有耳環(huán)、項鏈、手鐲等。珞巴族服飾與珞巴族長期從事采集、狩獵生產(chǎn)的活動方式及當?shù)氐臍夂驐l件密切相關,既是珞巴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也是珞巴族社會發(fā)展的縮影。它較好地保持了民族特色,自然真實,美觀大方,滿足了珞巴人的愛美之心。
藏族服飾
藏族服飾包含措美縣扎扎服飾,其歷史悠久,它的來源在當?shù)赜兄鴦尤说膫髡f。7世紀吐蕃王朝時期,扎扎服飾在社會上被視為高尚生活用品而得到推崇。服飾中的彩靴“甲黔”相傳原是哲古宗給地方政府繳稅時的一種貢品,它底子厚,皮面結(jié)實,穿著起來美觀舒適。在有關吐蕃王朝與中原地區(qū)的文化交流及7世紀藏族歷史、文化、藝術(shù)、民俗等的研究中,扎扎服飾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羌姆(拉康加羌姆)
羌姆(拉康加羌姆)是西藏山南市洛扎縣拉康鎮(zhèn)俗人(民眾)表演的藏傳佛教噶舉派羌姆。拉康加羌姆是一種藝術(shù)風格獨特、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民間歌舞,是藏族民間文化和宗教文化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也是中華民族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年藏歷十二月十五日,在洛扎縣拉康鎮(zhèn)舉行傳統(tǒng)邊境貿(mào)易交流會時,拉康加羌姆成為邊貿(mào)會首演的節(jié)目,也是當?shù)厝罕娕c外來商客所喜聞樂見的民間文藝節(jié)目之一。拉康加羌姆的演出,意味著拉開了拉康邊境貿(mào)易交流會的序幕。
羌姆(曲德寺阿羌姆)
羌姆(曲德寺阿羌姆)的“阿羌姆”即鼓舞,是山南市貢嘎縣貢嘎曲德寺僧人表演的一種宗教舞蹈。貢嘎曲德寺阿羌姆是由宗巴貢嘎朗杰創(chuàng)作的。阿羌姆一年表演兩次:第一次是藏歷元月十五日曲德寺“曲追堆慶”(宗教喜慶節(jié)日)時,第二次是藏歷二月三十日在拉薩舉行“措曲斯蚌”(俗稱“供寶會”)時。阿羌姆的舞者為16人,另有一名鈸手擊鈸伴奏。表演時,舞者不戴面具,只畫黑臉譜。阿羌姆沒有復雜的情節(jié)和角色,由舞者將體積大、分量重的大鼓豎著背在身后,邊敲邊舞,威嚴穩(wěn)健。表演隊形僅有順時針方向繞圈行進和豎排行進兩種,其中穿插表演雙人鼓舞。當?shù)赜刑⑶寄房墒癸L調(diào)雨順、闔家吉祥,可預防和抵制各種天災人禍的說法。曲德寺阿羌姆和其他寺院羌姆一樣,不得隨意表演,更不能傳授給俗人,只能由指定的人在規(guī)定的時間和地點進行表演。
羌姆(門巴族拔羌姆)
羌姆(門巴族拔羌姆)里的“拔”在漢語中意為面具,“羌姆”則為跳神舞,是一種宗教舞蹈。有關藏文文獻記載,德登·熱那林巴是德登·來卓貢覺窮乃的轉(zhuǎn)世活佛。藏歷七饒炯水牛年(1403年)秋天八月十五日誕生于山南洛扎縣珠學,卒于1479年。據(jù)此可以推斷拔羌姆產(chǎn)生于15世紀,是德登·熱那林巴根據(jù)經(jīng)書《桑堆》和《珠巴嘎吉》改編的。拔羌姆于每年藏歷年選個吉日在基巴雜嘎拉康和貢日白日寺外面舉辦,形成了基巴雜嘎和貢日白日兩個派別,俗稱基巴本羌姆,意為官員跳神舞和貢日唷羌姆,意為眾人或下層人跳神舞。每當跳拔羌姆前,先由拔羌姆的羌本(教員、組織者)向每個表演者收九碗小麥作酒,還收糌粑、肉等食品。而后本持著一條哈達和西藏舊銀幣(章嘎嘎布)二枚,前往勒布官員駐地,準許演拔羌姆,官員會說:“可演,但酒要喝得適量,不許鬧事,要和睦相處!钡玫焦賳T的準許后,羌本手拿哈達,再到附近的麻瑪、貢日、斯木等村寨去布施。跳拔羌姆時,當?shù)厝罕娤螂s嘎拉康和白日寺想神和魯(水龍)進行魯(水龍)進行祭供,并通烏金曲增老人祭供鹿神。有這樣的民間傳說,人還未到之處是鹿開辟了羊腸小道。所以,人們感激鹿,從而產(chǎn)生了向鹿祭供的習俗。門巴拔羌不同于藏族羌姆舞在于它的內(nèi)容上,以巧妙的宗教舞蹈來描寫和詮釋門巴族地區(qū)的人文風情,向世人告訴門隅地區(qū)的自然風景和人們的所思所想。
羌姆(桑耶寺羌姆)
羌姆(桑耶寺羌姆),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
藏醫(yī)藥(山南藏醫(yī)藥浴法)
藏醫(yī)藥(山南藏醫(yī)藥浴法)是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市,以及拉薩市、日喀則市、那曲市、昌都市、阿里地區(qū)、林芝市等地相關社區(qū)世代傳承的有關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傳統(tǒng)知識與實踐,是當?shù)夭孛褡逡劳懈咴匀粭l件和藥材資源,在生活、生產(chǎn)實踐中積累的融預防與治療于一體的寶貴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藏醫(yī)藥(山南藏醫(yī)藥浴法)是將身體浸泡于溫泉或藥物煮熬的水汁中,通過皮膚吸收或發(fā)汗,達到散寒祛風、發(fā)汗利尿、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燥濕止癢的目的。溫泉浴常用的溫泉水為硫磺溫泉、寒水石溫泉、礬石溫泉、五靈脂溫泉和石灰石溫泉。藥浴主要以五種藏草藥為基本方,并隨癥加藥,稱為“五味甘露”浴。如風寒所致消化不良者,可將寒水石、蓽茇、姜等藥物研細,加入浴水中,以加強藥力。作為安全、綠色、經(jīng)濟和便利的健康實踐,該遺產(chǎn)項目在青藏高原高海拔的生存環(huán)境中,在提高民眾的健康水平、延年益壽、規(guī)范行為、促進社會和諧,以及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增強了相關社區(qū)、群體和個人的文化認同感。
藏香制作技藝(敏珠林寺藏香制作技藝)
藏香制作技藝(敏珠林寺藏香制作技藝)于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
毛紡織及搟制技藝(澤帖爾編制技藝)
毛紡織及搟制技藝(澤帖爾編制技藝)于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
木雕(藏族扎囊木雕)
木雕(藏族扎囊木雕)于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
門巴族薩瑪民歌
門巴族薩瑪民歌于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
【地方特產(chǎn)】
隆子黑青稞
隆子黑青稞是因其穎殼及籽粒表皮呈現(xiàn)黑紫色而命名,該產(chǎn)品是在隆子縣特殊氣候條件下,經(jīng)過長期種植、馴化而形成的特有地方品種,它和普通青稞為同種,是禾本科大麥屬的一種禾谷類作物,因其內(nèi)外穎殼分離,籽粒裸露,故又稱裸大麥、元麥、米大麥。青稞分為白青稞、黑青稞、紫青稞等種類。在植物學上,黑青稞的種子為穎果,籽粒是裸粒,與穎殼完全分離。形狀有橢圓形、菱形,青稞籽粒皮比大麥表面更光滑,顏色黑紫色及黑色等。
昌果紅土豆
昌果紅土豆是昌果鄉(xiāng)特有的土豆品種,一般單薯重50克,皮薄、呈深紅色,內(nèi)部肉質(zhì)白色。薯塊扎實、耐貯藏、貯藏條件好時,160天內(nèi)品質(zhì)能保持較好。在馬鈴薯品種中,其鈣、維生素C、淀粉和蛋白質(zhì)含量較高。在食用方式上,昌果紅土豆適宜用水煮或蒸熟后直接食用,該土豆淀粉含量高,與其他土豆相比口感質(zhì)地特別沙,香味濃郁,在貢嘎縣以及山南市、拉薩市等地享有較高的聲譽,2007年獲湖南省農(nóng)博會金獎。
門隅佛芽·玉羅岡吉
門隅佛芽·玉羅岡吉外形圓曲緊結(jié)、重實細嫩,茶身光滑油潤,具有高山茶葉香氣,滋味醇正。該茶多項指標均優(yōu)于國家相關標準。富含多種氨基酸,氨基酸總量(茶粉)17.9—19.1%、茶多酚20.9—22.1%、兒茶素1.9—2.8%。 門隅佛芽·玉羅岡吉的保護范圍:錯那市麻麻門巴民族鄉(xiāng)、勒門巴民族鄉(xiāng)所轄的麻瑪村、勒村、賢村。
乃東青
乃東青稞籽粒飽滿,顏色呈乳黃色,長6-9毫米,寬2-3毫米,千粒重38-42克。蛋白質(zhì)含量≥8.5克/100克,淀粉含量≥50.0克/100克,鈣含量≥24.0毫克/100克。乃東青稞農(nóng)產(chǎn)品地理標志保護區(qū)域范圍:澤當街道、昌珠鎮(zhèn)、亞堆鄉(xiāng)、頗章鄉(xiāng)、多頗章鄉(xiāng)、結(jié)巴鄉(xiāng)、索珠鄉(xiāng)共7個鄉(xiāng)鎮(zhèn)所轄的29個行政村18個社區(qū)。保護面積3333.33公頃,年產(chǎn)量1.125萬噸。
加查核桃
加查核桃果殼皮薄、外觀光滑、形狀規(guī)整、果實卵圓形或呈長圓形、果肉白、飽滿。加查核桃脂肪含量≥40.0%,蛋白質(zhì)含量≥12.0克/100克,油酸含量≥20.0%,亞油酸含量≥46.0%。加查核桃保護區(qū)位于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市加查縣安繞鎮(zhèn)、加查鎮(zhèn)、拉綏鄉(xiāng)、冷達鄉(xiāng)4個鄉(xiāng)鎮(zhèn)所轄的31個行政村。東至加查鎮(zhèn)久堆村,西至拉綏鄉(xiāng)蘇夏村,南至冷達鄉(xiāng)熱當村,北至安繞鎮(zhèn)嘎堆村,總保護面積1.2萬畝。 |